工人师傅将帐篷里的防护服装车运走。记者/廖智勇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近日,有网友爆料:荷塘区合泰路旁一个帐篷内堆积了数百件未拆封医用防护服,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无人管理,路人可随意拾取。爆料者还拍摄视频发布到抖音平台。
市民:有人拿走帐篷内的防护服
10月8日上午,记者根据上述视频中的信息,在合泰路合泰涵洞附近找到存放防护服的帐篷。
临街摆放的帐篷上写有“荷塘应急”字样,占据了人行道和部分路面。打开帐篷门帘,目测有数百套未拆封医用防护服,混杂着枯枝败叶、槟榔渣等垃圾杂物,大部分防护服还有一至两年才过期。记者赶到现场时,一位穿环卫服的工人师傅正在将帐篷里的防护服装车。
采访中,有附近居民透露,帐篷长期处于开放状态,一直未见有人来管理,曾见到有废品收购人员从中拿走防护服。
“你是干什么的?”见记者拍摄装车现场,一男子上前询问。
该男子自称是月塘街道合泰社区工作人员,正打算将这批防护服运走。他透露,去年疫情结束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存放地点,只好将这批防护服堆放在此,现准备将它们运往别的存放点,分拣后再作处理。
记者问及是否担心这批物资丢失,他表示:防护服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市民应该不会拾取。
半个小时后,这位工人师傅将帐篷内防护服装车完毕,并驾车离开了。
社区:无处存放,只好堆在街头
10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荷塘区月塘街道合泰社区问询,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烜林对此事作出回应:去年12月份疫情结束后,社区剩余不少防疫物资,他们将手套、核酸试剂、棉签等小件物资妥善存放,医用防护服剩余200多件,由于体积较大,未找到适合的存放地点,只好将其打包,堆放在帐篷内封存。“当时我亲手将帐篷门帘封死,常态化安排人巡查,还是被人弄开了门帘。”刘烜林说。
据他介绍,这10个多月以来,合泰社区挑拣了一些符合回收要求的防护服,分批送往街道卫生服务中心,8日上午装车的这批防护服存在破损或被污染等情况,无法使用,已送废品回收机构处理。
“将这批医用物资堆放在街边10个多月,确实是我管理不到位,我吸取教训。”对于该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刘烜林表示会反思改进。
职能部门:没有出台防疫物资回收方案
记者走访发现,去年疫情结束后,我市多个医疗机构、街道社区、志愿者团队以及企业或多或少剩余防疫物资。医疗机构大都有条件将剩余防疫物资妥善保管或再利用,而其他非医疗专业机构处理剩余防疫物资的方式则五花八门。
大部分街道将剩余防疫物资分拣后,转移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保管或捐赠;企业和志愿者团队处理剩余防疫物资的方式则倾向于丢弃或随意堆放在某个角落。
记者先后联系了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科,两家职能部门均表示,没有针对剩余防疫物资出台相关处置方案,原则上由接收单位承担管理责任,自行处置。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科一位工作人员提醒,如果市民发现违规使用过期医用防护服,或者将过期、污损防护服流通到市场,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有此一说
“医疗防护服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储存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某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负责人周先生介绍,医用防护服应储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性气体、透气良好、洁净干燥的仓库内。存放时堆码不超过5层,地面应有厚度为20厘米的垫板,离墙50厘米,按产品的规格型号,生产批号摆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