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里的养蜂人 酿出“甜蜜”致富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建龙村养蜂人正在取蜜。记者/杨如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如 实习生/吴求芳 通讯员/杨炽焰 文钦)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天元区雷打石镇建龙村,有一群忙碌的养蜂人,他们利用家乡自然环境优势,用勤劳的双手与蜂共舞,酿造“甜蜜生活”。

    9月19日,记者见到养蜂人谭汉云和郭卫吾时,他们身着防护服,头戴防护帽,在蜂箱前忙碌着。他们养蜂20多年,今年放了近200个蜂箱,年产量有2000公斤左右。

    追花逐蜜20年

    取蜜时,谭汉云小心翼翼地将蜂箱盖打开,取出蜂蜜巢脾,用手抖了抖,然后用刷子将围绕在周围的蜂蜜扫下,再将巢脾放进桶里,用力摇了摇。不一会儿,新鲜的蜂蜜就采集完毕。一桶桶金黄色百花蜜散发着甜香,令人陶醉。

    “这里的土蜂蜜,很纯正,吃起来软绵绵的,沁甜的。老顾客每年都会来采购,有的甚至一次性购买几十斤,送亲朋好友。”建龙村党支书书记唐永说。

    谭汉云养的蜜蜂品种是中华土蜂,中华土蜂采百花,酿百花蜜,百花蜜口感更香甜,营养价值更高。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忙碌的不仅是蜜蜂,还有背后默默付出的养蜂人。为了不错过花期,他们经常需要“转场”,在不同季节前往不同地点“追花夺蜜”。

    每天早晨,谭汉云和他的同伴分工合作,逐个检查蜂箱,了解蜜蜂的繁殖及采蜜情况,每天被蜇几十次是常有的事。

    谈及为什么养蜂?谭汉云说是机缘巧合。他身边的一些朋友喜欢喝蜂蜜,总是托他去选购一些上好的蜂蜜,他便萌生出养蜂的想法,说干就干。第一年,他只放了几个蜂箱,小试牛刀,没想到成功了。为了确保蜂蜜的品质,他把蜂箱放在人烟稀少的山里,蜜源植物不会受到污染,保证了蜂蜜天然、绿色和原生态的品质。

    “甜蜜事业”酿出“共富生活”

    养蜂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靠天吃饭,有时花期遇到雨季,温度、气候、水源不适宜的话,都有可能影响到蜂蜜的产量和品质。去年干旱,蜂蜜的产量就大打折扣。今年气候适宜,是丰收的一年。

    “养蜂技术还是要学的,蜂会生病,一直跟老师傅学,要会解决蜜蜂的病虫害防治。”谭汉云说,村里有养蜂的老师傅,他一边跟老师傅学习、向同行请教,一边自己总结、摸索,不断提高养蜂技术。

    凭着精益求精的养蜂技术,谭汉云的蜂蜜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他的养蜂点有4个点,除了建龙村、凤凰山村外,外地的山村,也有他们的养蜂点。

    20年来,谭汉云和他的同伴,不辞辛苦,坚守这份“甜蜜”事业,坚守质量第一的信条,不使假,不掺杂,靠着稳定的品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