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剑正在为病人开方。 记者/廖智勇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8月24日,2023年“株洲好人榜”第二季度榜单揭晓,14人获“株洲好人”称号,民间中医谭文剑是其中之一。行医36年来,谭文剑为贫困患者免去诊费、药费110余万元,在他的影响下,35位徒弟全部走上公益路。
对拜师者的要求:做公益
年少师从湘潭名老中医、经方大师欧阳既雨的谭文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中医界大拿,在中风偏瘫病症领域颇有钻研。不少医学生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还有同行上门求授解疑难杂症的方子,对于求学者,谭文剑来者不拒,他只有一个要求——拜师期间跟着他做公益。
谈及公益,谭文剑忆起自己从医生涯的点滴往事。
“刚开诊所那几年,我诊金只收6角钱。”谭文剑回忆,当年学成归乡,他在老家渌口区朱亭镇开了一家诊所,乡里乡亲来看病,不忍心收高价诊金,遇到家庭条件实在困难的或者孤寡老人,他分文不收。 谭文剑在朱亭镇开诊所那几年,前来就诊的患者虽络绎不绝,但因为诊金收得低、时常倒贴草药,有时还让患者住家中,开了几年诊所的他经济条件依然拮据。
2016年,谭文剑将小诊所从朱亭镇搬到了荷塘区。尽管前来就诊的不再是乡亲,但对贫困患者不收诊金,孤寡老人不收诊金这两条“规矩”他保留了下来。
2017年,谭文剑开始走出诊所做公益,他与“小茨微檬”等公益组织携手,走访困难患者家庭、独居老人家庭,为他们义诊。“每个月举办一次定点义诊,每周上门看望一户困难患者”是谭文剑为自己和徒弟们定下的规矩。
葛明(化名)是荷塘区一家小诊所的医生,他分享了拜师谭文剑期间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谭文剑约好上门给一位商人治风湿病,诊金不菲。临行前,一位专程从茶陵赶来的患者上门求医,搭脉问诊后谭文剑决定先救治该患者,并给商人打电话要求延期。之后,该商人去了别处就诊。谭文剑了解到来自茶陵的患者家境贫苦,免去诊疗费和药费。作为徒弟的葛明当时不解,师父开门做生意,有钱不赚?
“看诊以患者病情分先后,非以诊金分先后。”谭文剑告诫徒弟。
如今,葛明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受师父影响,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株洲疫情期间,他捐出了价值2万多元的口罩和药物。
“初时不明师意,学成方知良苦心。”葛明坦言,自己开诊所初衷只是养家糊口,跟着师父做了2年公益,才体会到医生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有仁心、有良心,才能行医致远。
严格带徒:学医也要学文
常将人病如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这是谭文剑对徒弟们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8月25日,谭文剑为徒弟们安排的晚课上传来朗朗读书声,徒弟们诵读的这句古文,出自古籍《千金方》。每朗诵一句,谭文剑便讲解其中含义,他要求徒弟们诵读古籍既要牢记药方,也要领悟古贤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今年23岁的周正涛来自湘西,在谭文剑年轻一辈徒弟中成长最快,谈及对师父的印象,他用了四个字概括——又敬又怕。
周正涛说,在日常生活中,忘记关灯、关风扇这样的小事一旦被师傅发现,免不了挨骂,背诵中医古籍中的药方如果出现漏写某一味药,或者剂量搞错,还要面临罚抄的惩罚。“有一次我背错较多,被罚抄了一个通宵。”
谭文剑招徒弟不看地域、也不看年龄,他有两个徒弟年龄比他还大10岁,如果被发现诊病不细致、生活中丢三落四,他照骂不误,丝毫不留情面。
谭文剑介绍,中医药方剂量不同,药效天差地别。例如桑叶,小剂量(10g)发汗,大剂量(30g)止汗;黄芪小剂量利尿,剂量超过30g反而使尿量减少。古往今来,一些名中医害怕徒弟学会师傅看家本领,从而压师傅一头,故而有传方不传量的说法。
“我收徒只为老祖宗的智慧能代代相传,唯愿中医发扬光大,不搞‘传方不传量’这一套,可想要在我这里学艺,我不容半点马虎。”谭文剑说,医者以人为本,最讲究心细,若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好习惯,诊病开方少写一味药或剂量多写一个零,轻则加重患者病情,重则致死。
“神农尝百草,实践出真知。”谭文剑坐诊时,常让徒弟们先为患者诊病开方,自己再诊,他自己身体不适时,甘愿充当徒弟们的“患者”。收徒7届,谭文剑的徒弟遍及五湖四海,也将公益做到了五湖四海。
“无愧于师、无愧于先贤、无愧于心,我只是做到了一名中医的本分。”谭文剑这样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