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土夜宵街: 用“温暖”转型 用“坚守”赢得人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王胡子”创始人王光云、杨金云。 记者/杨凌凌摄

    策划/谢中良 董介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杨凌凌 通讯员/朱如亚

    来贺家土吃宵夜,绝对不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对早就超越了果腹这种低级趣味的吃货来说,夜宵的本质是要吃得有情趣、有回味、有声响。

    早已功成名就的“王胡子”创始人王光云,依旧天天去店里,与很多早年入行的店主一样,几十年过去,房子、车子对他而言都已不在话下,但他还是离不开自己的夜宵店。因为在这一方小舞台上,熟客生人一通招呼,充实、痛快。

    贺家土夜宵美食街这些经历过残酷竞争的老板,个个通达人情世故,你只要经常去,用不了两三次他就能记住你这张脸,你爱吃什么、忌口什么,你的要求他都懂,这种关系特亲密,其实就是人情味。

    27年坚持守住“老味道”

    都说凌晨以后的贺家土才是最热闹的,但记者晚上9点到达时,店里店外都已坐满了人。

    “没见过‘王胡子’本人,就别说你来株洲吃过夜宵。”而想见到他,就得来贺家土。这位已经60岁的大叔,早已成为株洲宵夜档的传奇人物。

    1997年初夏,湖北的回民汉子王光云怀揣1万元,在贺家土租下一间10多平方米的邻街门面。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开店容易办店难。”此话一点不假,“王胡子宵夜店”是以烧烤为主,白天休息不好,晚上还得忙碌通宵。才开张那几年,店小人手少,王光云夫妇都是店里的主要劳力。

    和王光云一起来株洲的几个老乡,面临诸多困难,先后打了退堂鼓,撤离株洲。王胡子是个硬汉,不服输,不畏难。夫妻的质朴与坚持,得到了食客们的认可,这些吃遍了各地美味的人,越来越偏好这一口株洲夜味,味道之外,更是人情。

    王光云对待牛肉的肉源,有着军人般的执著。“我对牛肉是相当严格,没办法蒙我,我都在这干了几十年了。”王光云说。

    除了上好的材料,他的手上功夫也十分了得,在撒上葱花的瞬间,卷上一把牛肉,高温会让葱香恰到好处地渗到肉里。吃烤牛肉最有趣的体会,就是油脂在牙缝间流窜的快感。27年的烧烤经验,让王光云可以根据客人的偏好控制油脂渗出的程度,从而决定牛肉的口感软硬。

    “坦白说,烧烤不是健康的食物,酒更不是。但必须承认,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好处。你在家里点个外卖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非要出去吃呢?因为人需要感情交流,需要费劲巴拉地打车过去,围成一桌、碰杯吃串这种仪式感,这是一种投入火辣生活的方式。而一杯酒、一串肉足够让你在此刻融入人潮之中,找到归属感,让自己高兴起来。”王光云说。

    熟客生人一通招呼

    充实、痛快

    天天和烧烤打交道,王光云还是跟普通食客一样,愿意和朋友吃吃烧烤,聊聊往事,这也是他忘掉眼前烦恼的最好方式。

    如今,贺家土兴起了许多新潮的夜宵店,他们正以多样化的口味和产业化的营销争夺着株洲人的夜宵阵地,深得年轻人喜爱。“王胡子”也受到了新潮的冲击,饱经风雨的老店,仍在坚守。

    王光云用了27年时间,让自己成为株洲宵夜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此同时,贺家土宵夜美食街也因为“王胡子”的存在,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如今生意不好做,王光云依然心态乐观。“我就想得比较开一点,你有很多压力,你天天压在脑壳里,你也改变不了它。”每当丈夫压力过大,王光云的妻子杨金云总有办法排解。

    王光云、杨金云两口子创立的“王胡子”夜宵店,不仅延续了贺家土老街的余温,还让熟客们通过美味找到了往日的感觉。

    凌晨两点,杨金云还在后厨打扫今天的战场。看着食客们吃得尽兴,这是杨金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这么多年,常来店里的客人从毛头小伙变成中年,但他们仍是杨金云舒畅心情的最佳伙伴。“小帅哥,好久不见,都当爸爸了!来,干一个!”忙里偷闲,王光云把酒言欢,仿佛夜空中的炊烟,永不散去。而一盏灯也长明于市井。

    那一摞摞斑驳的点菜单,都是过往食客的笔迹,但永恒不变的,是贺家土美食带给他们的深夜治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