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惯性”下的尼日尔政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西非萨勒赫地区被称为“政变地带”。

    7月26日起,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一个几近被遗忘的西非国家——尼日尔。军事政变,这一该国政治舞台上的“常客”,时隔13年再度上演。

    26日,尼总统卫队部分军人软禁巴祖姆总统,晚间政变军人代表发表电视讲话,宣称推翻巴祖姆政府,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接管国家事务。尼军方则于次日声明支持政变军人。28日,前总统卫队长奇亚尼宣布自任新“国家元首”。

    两天后,尼首都尼亚美数千人集会支持政变,在法国使馆前掷石、纵火、呼喊政治口号。8月1日,法国等国开始从尼撤侨。

    非洲国家为何频发政变?赶走法国人,下一步如何重建秩序?回顾尼日尔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此次政变的深层原因,预判它对于西非地区局势可能的影响。

    法国迅速撤侨

    在西非萨勒赫地区,尼日尔是过去两年来第六个发生政变的国家(一说第七个,即算上2021年4月的乍得)。由于高频率的政变事件,该地区被国际媒体称为“政变地带”。

    8月1日,尼日尔政变第7天,法国人正迅速撤离。初步估计,不包括游客,尼日尔约有600名法国公民。意大利及欧洲各国也表示,将陆续撤离本国公民。

    不过,美国并无撤侨计划,理由是“目前没看到任何威胁”。国务卿布林肯发表声明称,华盛顿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共同呼吁立即释放巴祖姆及其家人,并将所有权力归还原政府。美国将继续与西共体各国领导人开展合作,以制定下一步措施,维护尼日尔“来之不易的民主”。

    政变发生后,美国驻尼部队被限制在阿加德兹市的美军基地。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宣布暂停对尼“发展援助”,欧盟已对尼政变军人组成的“新政府”实施金融制裁。西共体下令,对尼实施经济封锁,并威胁动用武力。

    马克龙痛失非洲

    一看到“封锁”“制裁”等字眼,就知道西共体不过是披着“自由民主”外衣的西方代理组织。果不其然,西非各国纷纷起来反抗。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和马里决定不执行西共体制裁,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也拒绝“不人道和不道德”的禁运。

    尤其马里和布基纳法索8月1日正式宣布,如果西共体国家入侵尼日尔,他们将宣战。两国此前发生过政变,反殖民情绪正在高涨,表示任何帮助巴祖姆复辟的军事干预,都将被视为向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宣战。

    控制尼日尔的军政府声称,法国正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空袭,以协助巴祖姆复辟。法国在尼日尔有1500多驻军,后续不排除军事干预的可能。

    不过,扭转尼日尔政变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

    非洲一直被视作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近10年反殖民浪潮迭起,布基纳法索、马里、中非、尼日尔……挨个造反。这次驱逐法国在尼势力,可以理解为非洲人民摆脱西方殖民统治2.0版。

    再度上演“俄进法退”?

    当前,尼日尔军政府已禁止向法国出口铀和黄金。

    尼日尔是世界第七大铀生产国,产量一半以上供应给法国核电站,占到全法发电用铀的15%至17%。法国70%的能源依赖铀,而其中30%来自尼日尔。尽管外交部宣布撤离法国公民,但在尼日尔开采铀矿的法国公司欧安诺仍宣布将继续作业。今年马克龙宣称要扩充核电,如若不然,法国人的电费将大幅增加,还将殃及欧盟其他国家的供电。

    最大的电力供应国法国自身难保,后面的日子,欧盟各国该怎么熬?当然,欧盟还有一条出路:找俄罗斯买电。甭说自我打脸,能有啥比活着更重要?

    所以马克龙宣称:“任何对法国在尼日尔利益的攻击都将引发迅速反应。”

    听着有点耳熟,“任何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利益的攻击都将引发迅速反应”,貌似一个意思?

    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都在政变之后见证了法国势力的消减和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影响力的加强,加深了外界关于俄罗斯与法国在非洲争夺影响力的猜测。

    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指明,尼日尔政变背后是俄罗斯。但法兰西干得,俄罗斯干不得?此时此刻,尼日尔人正高喊:“法国军队滚出去,我们需要俄罗斯。”在首都尼亚美,支持政变的民众在法国大使馆外抗议,高喊“俄罗斯万岁”,也体现了该国民众中不乏欢迎俄罗斯的情绪。

    综合国内外诸多复杂因素,尼日尔在政变后何去何从,不仅考验着该国政坛和军方领导人的智慧和决心,也取决于域外诸多大国的动机和行为。

    (据澎湃新闻、戎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