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风光带:摩托车电动车无序穿梭 惊扰休闲人群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徐滔

    大批摩托车、电动车涌入湘江风光带,惹来众多散步市民投诉。

    漫步休闲与“摩电”行驶,“摩电”难停与罚款恐惧,实际需求与管理难题……常见现象背后,藏着城市管理多重冲突。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风光带走访,组织多个部门现场调研,以期找到解决之道。

    现场:30分钟内 28辆“摩电”驶过

    7月10日,有市民致电本报,称河西风光带摩托车、电动车在人行步道上横冲直撞,危及行人安全,带来休闲困扰,“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

    当晚8时10分,记者来到火车头广场。现场看到,亮着刺眼大灯的摩托车、电动车不时在风光带上穿梭,不断响起的“嘀嘀”喇叭声,引得散步人群纷纷让道。还有一些“后三轮”,也开到了通道上,占道摆摊经营,电动喇叭循环播放着叫卖的声音。通过蹲守发现,30分钟内,共有28台摩托车、电动车通过“火车头”处。

    记者拦下一台亮着警灯的管理巡逻车。身着保安制服的男子解释:“摩托车、电动车司机不听劝,我们没有办法”。

    探因:9个无障碍通道口 被“摩电”钻了“空子”

    7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园林养护所湘江风光带项目部(下称“项目部”)。该项目部负责河东、河西两侧风光带的日常维护、管理。

    项目部负责人唐英解释,之前摩托车、电动车少,重要原因是风光带主要通道入口处设置了拦车杆、石墩,摩托车、电动车很难进入。2021年10月,天元区检察院向他们出具了一份检察建议书,要求项目部必须在风光带设立无障碍通道口子。于是,11公里多的河西风光带上打开了9个“口子”。不少摩托车、电动车从这些“口子”进入了风光带。

    在检察建议书上,记者看到检方建议:河西风光带无障碍通道均设有石墩、固定阻车杆等障碍,使无障碍通道设施无法正常使用。致使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无法自主进入公园休闲旅游,侵犯了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权益,建议依法清除不必要、不合理的障碍,切实保障特殊群众自主安全出行和平等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权益。

    “虽然原则上不允许摩托车、电动车在风光带上通行,但没有明文规定对其禁行。我们属市城管局下属的二级机构,并无执法权,只能尽力劝阻,很多司机置之不理,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唐英无奈道。

    唐英也希望借助本报,呼吁市民不要驾驶“摩电”进入风光带,更希望相关部门,能允许项目部“少开几个口子”。

    对策:四方现场调研 寻找解决之道

    7月13日晚上7时30分,本报记者邀请市政协委员、天元区检察院、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来到河西风光带现场调研。

    在一处“无障碍通行入口”,记者采访了通过入口的三位摩托车、电动车司机。

    三人均表示“骑车进风光带不应该、不合理,因为这对正在散步的老人、小孩不安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风光带附近摩托车、电动车停车难。

    “离得比较远,坐出租车可能要几十元。要是摩托车停在外面会被拖车、罚款,没有办法,只能骑进来。”来河西风光带锻炼身体的荣先生说。

    天元区检察院工作人员腾明松解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是社会组成部分,有权享受公共服务。所以他们依法出具检察建议书,要求项目部依法清除不必要、不合理的障碍。他认为,“堵”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关键要创新管理。

    腾明松提出建议:风光带道路属于公园内部道路,不是机动车道,应优先满足行人休闲通行。对能否通行摩托车、电动车甚至是自行车,公园管理部门可制定相关制度和要求。他认为,举行这个“难题”的听证会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因为可以听取专家、代表、市民等各个方面的声音,有利于难题的解决。

    市政协委员、天元区人大代表陈溪认为,风光带是全市人民休闲的好地方,首先应保障这里舒心、舒适、安全。摩托车、电动车司机应提高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不要驾车闯入风光带。管理部门确实要加强管理,风光带“一堵了之、一开了之”都不可取,应当保障社会各个群体的合法权益。

    陈溪认为项目部现在确实存在一些实际困难,相关主管部门要调动社会力量,呼吁更多市民参与风光带管理。比如,在18:30—21:30高峰期,可以组织志愿者在无障碍通道处开展志愿服务,劝阻、劝导不文明行为。一段时间后,摩托车、电动车司机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良好习惯,就像株洲现在的不乱穿马路和随地吐痰习惯一样。

    现场多位市民也提出了看法:应当重新将无障碍通行口子完全封闭;在无障碍通道处竖立城管、交警联合警示牌:摩托车、电动车进入,罚款、扣车、扣分。

    记者手记

    城市治理切忌畏难

    株洲湘江风光带,可以说是株洲休闲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无障碍通行入口开放后,越来越多的摩托车、电动车穿行其上,如芒在背,不得不拔。

    湘江风光带属于城市公共区域,明确有部门管理。当下出现烦心事,理应基于实际情况和最佳服务市民原则,听民声,访民需,实事求是,介入管理。

    不容否认,要治理好这个问题,矛盾很多,困难很多,甚至已成为管理方单凭自身之力无以解决之大难题。

    放眼当下,又有哪个部门不难?不能以“难”成为听之任之的借口。

    千难万难,畏难才是真难。

    “摩电”穿梭,占道经营,风光带不需要这样的灯光和声音。记者/徐滔 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