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南丁格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文书正在为居民测量血压。记者/刘琼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琼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人说:“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

    今天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这是后疫情时代的首个护士节。当那些白衣执甲的“捧花英雄”渐渐淡出大家的视线,重回平凡的工作岗位,我们不要忘了,他们仍在续写守卫生命的故事。

    欧飞宇:穿街过巷,与死神赛跑

    5月10日晚上8时,在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中心,29岁的男护士欧飞宇正在仔细核对急救药箱中的物品。

    “有个男子在家突发疾病,昏迷不醒。”接班不久,120指令就来了。欧飞宇提着急救箱,一个健步跨上救护车。

    刚坐稳,欧飞宇麻利地戴好医用手套,摆好氧气包,“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战场,电话一来就必须进入战斗状态。”

    15分钟后,他们赶到患者家中。由于突发心脏疾病,男子已出现室颤现象。见状,欧飞宇与医生分工协作,一人负责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一人负责连接心电监护。经过及时的电击除颤,患者慢慢恢复了自主心跳呼吸,意识也逐渐清醒。

    这样的“惊心动魄”对于欧飞宇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2016年,从长沙医学院毕业后,他成了一名“男”丁格尔。彼时,男护士还很鲜见,他们全班116人中仅有6名男生。有人甚至质疑:“男孩子当护士,有啥出息?”

    初入职场的欧飞宇一时语塞。几年后,他在一场“疫”考中找到答案。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正在值班的欧飞宇得知医院正在组建援鄂医疗队,他立即报了名,还偷偷把银行卡密码告知父亲。

    “我单身,还有个哥哥,年轻,抵抗力强,我去最合适!”报名时,他极力推荐自己。

    终于,他如愿成为湖南首批支援黄冈医疗队“男护天团”中的一员。因人长得帅,同事们戏称他为“株洲彭于晏”。

    现实远比想象中更艰难。初到黄冈时,医疗资源相当紧张。他每天要护理20多个新冠感染者,其中不乏重症患者。

    “护士,我要喝水”“我要上厕所”……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欧飞宇每天被“呼来唤去”。有时,他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用吸痰管帮患者吸出痰液,连接好呼吸机。在与病毒鏖战58天后,他和队友共治愈74人,所有队员实现“零感染”。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离开黄冈时,十里长街,人如潮、旗似海,警车开道,出租车一字排开,纷纷鸣笛致敬。

    “能被这么多人认同,这就是护理工作的意义。”如今,欧飞宇愈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知道,有更多的生命在等待救援。

    缪娟:

    以心交心,为患者消除“心病”

    “刘爹爹,您今天气色不错,有什么高兴事?”5月11日,在省直中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32岁的护士缪娟和几个老病号拉起家常。

    这可不是简单闲扯,而是一种“心理护理”方法。作为一名“心理护理”专科护士,在交谈时,缪娟会细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然后想方设法帮他们消除“心病”。

    “因为这些老年患者多半有抑郁、焦躁等心理问题,若心结未解,治疗效果也会不佳。”缪娟说。

    她曾遇到这样一名八旬患者——入院时骨瘦如柴,体重不到30千克,整日躺在床上不愿动弹,眼中充满绝望。

    匪夷所思的是,医生给老人做了各种检查,发现其基础疾病并不严重,不足以导致身体如此羸弱。

    缪娟尝试和老人沟通。经过交谈,她得知老人的子女工作繁忙,大多时候他独自在家。渐渐地,他感觉自己成了孤家寡人,甚至是累赘。逐渐抑郁的老人开始封闭自己,身体也每况愈下。

    找到症结后,缪娟对症下药,为老人进行“心理护理”。她一边要求家属多来探视,一边与营养师制订方案,调整老人的饮食结构。最重要的是,她经常来到病房,帮老人疏导情绪。

    渐渐地,老人愿意走出病房,也向其他病友敞开心肺。

    “护理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事实上,去年的抗疫之旅,让缪娟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感受。

    去年4月,缪娟成为一名援吉医疗队员。在当地的方舱医院,她见到太多被恐惧裹挟的感染者。有些人在确诊后,由于身体的不适,加上对家人感染的担忧,情绪异常激动,会不停地冲医护人员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她一次次以母亲、妻子的角度,与感染者一对一谈心,告诉他们只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后疫情时代到来,缪娟不再需要身穿防护服为患者做心理疏导,可她知道,不论何时,通过“心理护理”为患者重建心理防线,是打赢病魔的重要一环。

    刘文书:提升技术含金量,做居民的“医”靠

    “你的血压正常”“采血需要去二楼”……5月10日上午10时,在天元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刘文书在输液室、门诊室之间来回穿梭。

    前来就诊的居民大多报以微笑,有时还会拉上刘文书寒暄两句。

    “现在的医患关系真的比疫情前好多了。”在护理行业干了24年,45岁的刘文书感叹,三年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也拉近了医患间的关系。

    作为一名社区医院护士,刘文书和同事被形象地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可疫情前,“守门人”的地位似乎并不高,他们总会受到各种非议。

    “你们是万金油,啥都会一点儿,可又啥都不精”“你们只会简单地打针发药,没有真本事”……一些评价曾像尖刀一般刺痛刘文书,让她陷入自我怀疑。

    突如其来的“疫”考让她重新找到了工作的价值。

    去年11月,当疫情突袭株洲,刘文书就过上了连轴转的生活。那时,她主要负责天元区部分封控点的核酸采集工作。最多的一天,她和同事需上门进行1000多人次的核酸采样。

    在错综复杂的小区里,身着防护服的他们有时要爬10多层楼。一天下来,往往累得小腿抽筋,全身湿透。

    让人感动的是,有一次,她上门采集核酸时,一户居民竟送上一幅画,上面写着“白衣战士,谢谢你”。

    如今,刘文书比以前更忙了。她四处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含金量。在她看来,要成为居民们的“医”靠,就必须有看家本领。

    关爱护士,要从“心”开始

    记者手记

    我们常用《真心英雄》来歌颂医护者:“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是的,他们是护士,亦是“战士”。平凡的他们让我们感到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当疫情渐渐远去,这份对白衣天使的敬意不应随之消逝。我们要在薪酬待遇、执业安全、卫生防护、职称评聘等方面,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让该享受的政策都落地,将应有的关爱都送达,让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始终“如沐春风”。

    对白衣天使的关爱,需要政策给力,也需要由心而发。从内心深处关爱护士,当全社会尊重、关心、理解、支持护士的氛围越来越浓、行动蔚然成风,护佑人民健康的护士,也就能感受到来自人民的温暖。

    关爱是对护士最好的致敬。关爱之行,始于细节。今年护士节,不妨从一句暖心的节日问候开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