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老旧小区的窨井盖管护标准不高,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伍靖雯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伍靖雯
去年4月,株洲全面开展窨井盖安全管理专项行动,限期全面完成“问题井盖”整改工作;上周,市政府再次召开会议,要求全面摸排、消除窨井盖安全隐患。
窨井盖遍布大街小巷,能否管好,直接映射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记者近期走访发现,虽然几经整治,但株洲窨井盖破损沉降等问题仍旧常见。
“小井盖”为何成了“老大难”?破解老问题能用哪些新办法?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部分窨井成“陷阱”
常见的窨井盖问题包括松动沉降、破损缺角等等,小问题长期不解决,就会成为“大陷阱”。
昨日,记者从株洲北站货场一路走到公园路建设路口,不到800米的人行道两侧,粗略统计就发现10处“问题井盖”,有的井盖横在盲道中间,成了“绊脚石”,有的井盖破损缺漏好似“陷人坑”,还有的井盖踩上去会发出“咣当”声响,众多安全隐患让人避之不及。
不仅人行道,马路上的窨井长期承压沉降,导致井盖不平等问题,也成了影响交通、噪音扰民的重难点,本报也曾多次报道。
更麻烦的是一些“无主”窨井盖,这些井盖上没有任何产权单位、窨井类型的标志标识,且大多存在于社区、老旧小区内,管理长期缺位。记者在石峰区国土局宿舍居民区看到,一个破损井盖被人用一块红砖简单填补,但井周破损开裂等问题隐患未消;天源纺织公司宿舍居民区内,部分破损井盖被人用石板填补,但仍有一些下沉式窨井井盖缺失,井内积满落叶垃圾,处于“失管”状态。
井盖数以万计各有“娘家”
还有的“身世”成谜
本月6日,重庆市丰都县一名9岁男童掉进井盖缺损的化粪池不幸身亡;3月23日,曾女士掉进贵阳经开区开发大道一个“翻盖”井盖内,附近居民反映这一问题已存在两三个月……
近几年,城市各地的窨井盖“吞人”、伤人等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井盖的空前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各地政府进行反思、开展行动。
记者搜索相关资料注意到,2013年,住建部就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开展井盖隐患排查整改工作;2021年再次升级,住建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窨井盖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年内完成窨井盖治理专项行动。
一面是一次次隐患排查、整改行动,另一面是“问题井盖”屡改不绝,成了城市治理的“老大难”,这一局面如何产生?
治理窨井盖,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市有多少家单位在道路上设有窨井?各家单位权属的窨井盖分别有多少个?
面对城区数以万计的窨井盖,目前,这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打包票准确说清的数字。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眼里相差无几的窨井盖,实际上涉及10多个产权单位和管理部门,包括排水、电力、燃气、通讯、有线电视等等,各家产权单位的窨井建设、管养标准不一,而且分布点多、面广。
不仅如此,有些早年建设的窨井出现过产权变更,甚至无法确认产权所有人,还有的是多家管线单位共用的窨井。
比如,天元区有关部门此前摸排发现6个无法确定权属单位的窨井,无法确认是否涉及重要管线,只能等待相关单位“认领”,再谋划处置方案。这一无奈之举,无形中还是拉长了窨井盖治理流程,出现问题时也更容易发生扯皮推诿。
全面普查整治
做到“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
窨井盖失管的关键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多头管理、权责不明,另一方面则是维护管养投入不足、养护标准低。
根据我市最新要求,今年11月底之前,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谁所有、谁负责”原则,完成城区窨井盖的普查和安全隐患整治,同时建立窖井盖管理档案,确保各个井盖上都要有产权单位、检查井类型的标志标识,做到“一盖一编号, 一井一档案”,捋清各部门的权责。
为了改变窨井盖管养标准不一的问题,我市也制定了病害判定及维修技术标准,对井盖与路面的高度差、破损井盖周边必须修复的范围等都细化明确。
目前,一些城市也通过治理能力、方式创新,推进窨井盖治理出现更加积极的变化。
以法治形式破除“多头管理”。成都市出台《成都市检查井盖管理办法》,建立井盖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井盖监督中心以及流程规范。要求井盖权属单位应于接到派遣3小时内进行应急处置,否则由市井盖监督中心代为进行临时应急处置,消除安全隐患;权属单位24小时内无故未能完成修复、重置等工作,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罚。武汉等城市还在井盖问题处置领域探索实施“首问负责制”。
提高公众参与度。安徽合肥试行“井长制”,公众每人认领3-5个窨井盖巡查。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井盖安全问题治理效能。目前,上海等城市积极推广可自动报警的智慧井盖,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记者获悉,目前我市也在推进窨井设施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将用一到两年时间,提升窨井安全事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窨井盖安全程度。
记者手记
城市精细化治理 不应只靠财政投入
各类窨井盖问题看似寻常,成因却很复杂,包括多头管理、权责分散、管养维护标准不一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在株洲存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很普遍。
但是,当我们放眼成都、上海等地,很多人感受到,这些城市正逐步告别“问题井盖”困扰,过程也不全是靠加大财政投入,立法规范、全民参与等治理方案,哪一个不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
很多人觉得窨井盖“顽疾”时间长、治理难度大,但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哪个遗留问题不难?
但各地面对问题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城市想办法多、下苦功时间长,事情也就干成了。比如成都,“井盖病”也曾是当地的“老大难”,如今当地的“井盖办”成了全国各地学习的先进经验。
城市走向精细化管理阶段,有些问题已经有先进治理经验的,我们可以积极学习,大胆赶超;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方案的,我们也可以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干字当头、敢为善为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