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伍靖雯)据市公证处统计,2018年至今年3月,该处共受理遗嘱2205件,办理遗嘱变更和撤销9件。每一位走进公证处的人,大多有一堆故事可讲;每一张薄薄的遗嘱公证背后,也承载着无数人间冷暖。
公证员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虽然丈夫去世多年,但年近80岁的王奶奶儿女双全,一次,她瞒着家人来做遗产公证,老太太坚持要把所有财产留给女儿,如果自己今后失能失智需要住院治病,女儿可以处置自己的财产,如果自己去世,财产也将统一由女儿继承。
这个故事的结尾,公证处按照老太太的意愿为她办理了意定监护公证和遗嘱公证,了却了王奶奶的心愿。
“对于我们来说,类似的公证咨询和接待都太常见了。”该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遗嘱的最大效用之一,是可以在遗嘱中对继承人进行个别的指定,是完全出于自身意愿的财产分配。这也意味着,任何人对财产的分割,都会牵涉复杂的因果和人情,呈现出一个家庭的关系亲疏。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公证员要更细致全面地做好服务和信息核实。“也有家属在老人去世后,表示不认可遗嘱,要求做鉴定。”这名工作人员给记者解释道,遗嘱人必须要有民事行为能力,为了确保立遗嘱人是按照自己意愿分配财产,整个谈话、书写、办理过程都是私密、全程录音录像的,两名公证人员还要收集好各种证明材料。种种保障措施,都是为了确保遗嘱执行时,减少异议。
也是在这里的工作过程中,公证员见过因家庭不和,父子、兄弟姊妹之间为争夺房产撕破脸的闹剧;有老人愿意将全部资产捐献给公益组织的温情剧;有女儿搀扶着父亲来立遗嘱,并不在意父亲怎么分配的喜剧……百味人生,在每一份遗嘱里呈现。
对于每一名公证员来说,则是希望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为预防纠纷、规避矛盾提供一个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