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入殓师:守护生命终点的尊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工作5年,送走了多少位逝者,黄丹自己也说不清。 记者/谢嘉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通讯员/罗捷

    一辆面包车在株洲市福寿山庄(株洲市殡仪馆)停下。一位年轻男人低沉的哭声,仿佛让周围所有的声音停止,抓着胸口的手,想竭力制止抽泣。

    年轻男子送来的,是他的妻子。不到30岁的女人,产后半年因病离世。

    一位带着手套的女入殓师走近面包车,仔细确认去世女人的信息。这位入殓师名叫黄丹,是一位90后,从业5年,是“黄丹礼仪工作室”的负责人。

    悲痛与别离,每天都要面对

    去世女人的身体瘦小,黄丹熟练地将遗体放在板车上,轻轻揭开白布。完成消毒工作后,黄丹为女人擦拭脖颈、整好新衣,抹粉底、画眼影、上腮红,梳好头发。一切结束,女人被放入冰棺。

    悼念厅,年轻男子旁,一对老年夫妇哭得撕心裂肺,他们是女孩的父母。黄丹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看着其他家属安抚老人们。两天后,她还要主持仪式,带领着前来悼念的亲友,缓慢移动,完成与逝者的最后告别。

    从事这份工作,悲痛与别离,黄丹几乎每天都要面对。

    入殓师的工作不仅是擦粉化妆,不少时候,还需要像做外科手术一样,为遗体做缝合、防腐等工作。黄丹回忆,曾有一位少年,意外死亡,面部、四肢严重受损。黄丹和同事们,仔细缝合少年每一寸断裂、破损的皮肤,终于恢复完整的身体与面容。为了盖住一道道伤痕,黄丹又为他抹上了粉底,画上适合的妆容。

    当逝者姐姐看到弟弟修复完成的遗体时,泣不成声:“这就是我弟弟。”逝者家属一直表达感谢,黄丹让在痛苦中逝去的少年,仿佛沉睡般告别世界。

    意外与温暖,刻骨铭心的记忆

    殡仪馆的角角落落,总是弥漫着悲痛的气氛。黄丹说,工作时,大家习惯了沉默,也从不主动了解逝者的故事,“这样能更专业更冷静地为他们入殓。”

    很多事都有例外,黄丹这儿也有。她说,自己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她为小孩遗体入殓时,就难以控制情绪。沉默了一阵,黄丹红了眼眶。她想起一个5岁的小姑娘,露珠还挂在睫毛上,她小心地在发黄的小脸上化好妆;想起跟她同年的一位母亲,因病撒手人寰,留下未满周岁的宝宝……

    很多人都害怕和恐惧死亡,所以对殡葬职业抱有偏见。“从不握手,也不说再见。”是黄丹和同事们一直以来的习惯,也是整个殡葬行业不成文的规定。但那次,一位逝者的儿子将父亲的遗体托付给黄丹后,突然跑上前与她握手。黄丹吃惊之余,忘记像往常一样,鞠躬躲开,其他几位家属竟也跑来,先后握住了她的手。那位逝者的亲属,把入殓师视作逝者终点的守护人,不断跟她和同事们说“辛苦了”“拜托了”。

    晚上回到宿舍,黄丹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平常,她的手总隔着手套去一次次接触逝者冰冷的皮肤。她早已习惯了戴着手套的冰冷,这次握手的温暖,却让她十分意外,十分温暖。

    选择与坚定,用心热爱这个行业

    搬运、入殓,主持、代祭,黄丹的工作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有谁又能想到,没入殡葬行业前,黄丹是一位旅游业创业者。

    说起与这个职业的结缘,要追溯到10多年前看到的电影《入殓师》,后来有朋友从事殡葬行业工作,她就缠着朋友了解殡葬礼仪知识。创业、成家、生子,2017年,黄丹终于正式上岗,成为一名入殓师。

    2021年,株洲市首届殡葬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黄丹获得一等奖。“有人认为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没什么文化。”黄丹说,她是本科学历,创业小有成就,选择这份工作,就会用心对待,因为它值得,也想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家里人支持,让她更加义无反顾。黄丹说,入行头一年,丈夫以为她只是单纯的礼仪师,不用接触逝者。真相大白时,家人惊讶过后,还是表示支持。

    对于网上传言的行业高薪,黄丹表示并没有那么高,每月只有几千元,而且没有固定节假日,忙起来经常要连续工作一天一夜。疫情期间,她还要“直播”,帮助逝者亲属挑选骨灰盒、寿衣等。“左边的肺全白,出院第二天就继续上班。”黄丹说。

    这几年,黄丹带了四五个“徒弟”,仅一位还在继续做殡葬服务。当有人问起,她是否害怕。“为什么会害怕,我热爱这个行业。”黄丹面带笑容地说,神情十分放松。

    生命和死亡

    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人是以一种面向死亡的方式活着。”在不断走近死亡的过程中,去感知生命的“在场”,才更能体会生命的意义——这便是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正是黄丹看待死亡的方式。

    “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因此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黄丹说,她的工作让自己改变了很多:不会再为生活中的小事跟人吵架了,不会因为学习打骂儿子。工作之余,黄丹也会去逛街,换上漂亮的裙子,去见想见的朋友,吃想吃的美食。只是聚会圈子较小,一般都是同行。

    有的时候,外面一些朋友的喜事,黄丹一般都不主动参加。当别人对死亡好奇时,她会回答:死亡一点也不美好,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

    “我大儿子今年上小学,知道我在殡仪馆工作,家人也会带他来这里。”黄丹说,她不担心自己的工作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反而会告诉孩子们:妈妈这份工作很伟大。

    工作5年,送走了多少位逝者,黄丹自己也说不清。“目前没想离开这个行业,只希望越干越好。”黄丹说。

    记者手记

    近距离接触入殓师,是去年。父亲因病离世,去世时眼睛无法完全闭合,这对于传统家庭而言是不能接受的。通过入殓师杜瑞强的整理,父亲的眼睛一点点闭合,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一般。或许,这正是入殓师的意义所在——“给逝者一个体面的告别”。

    带着一份感激,今年清明节前夕,我终于将镜头对准了入殓师,参与记录他们的日常工作,零距离感知“神秘”与“偏见”。

    跟身边同龄的小姐姐、大哥哥一样,他们爱玩游戏、爱闹爱笑,充满热情地拥抱生活。若是真有不同,便是他们所做的事更有意义。他们用双手,平等、温和地对待每一个逝者,赠上一份尊重,给生者以宽慰。

    敬重死者,即是尊重生命自身。也让我们把从中获得的感悟渐渐转化为对死亡的坦然。珍惜和挚爱亲人在一起的时光,珍惜欢声笑语的相伴,好好活着,用力活着。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