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选煤厂选址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网友评论(编辑截图)

    牛八

    为了适应国家钢铁冶炼工业发展对精洗煤的要求,燃料工业部中南煤矿管理局决定在中南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因为株洲附近炼焦煤的产区较多,为了考虑这些煤田的开发,决定将选煤厂建在株洲。

    第一次选址

    说来也有趣,1954年2月,株洲选煤厂(后更名为株洲洗煤厂)筹备处是在江西萍乡矿务局成立,隶属于矿务局领导。没多久,筹备处便迁来株洲。先是租借港口街的一栋二层木楼房办公,后因筹备处内设机构越来越多,工作人员骤增至80余人,办公用房搬至洋屋岭(今国安步步高处)原萍乡矿务局的二栋大仓库内。直到1959年才搬至贺家土。

    株洲选煤厂的选址前后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第一次备选厂址方案有麻栗树桥、新塘坝、左家塘以及清水塘的钟道庙和百家咀。

    1954年3月,苏联专家考然诺夫带领的6位专家和中南煤管局谢子祯总工程师带领的国内专家组共20余人,到株洲实地考察。初步认为左家塘较为理想,但该处与规划中的株洲北站相抵触,被否定。苏联专家组提出了将清水塘报子亭作为厂址的意见。后因工厂设计由苏联设计变更为国内设计,第一次选址无结果。

    第二次选址

    1955年3月开始第二次选址,备选厂址有报子亭、贺家土、石峰头和田心的菱角塘。国内专家组和苏联选煤专家马库洛夫来株洲审查选址情况。石峰头因石方工程量太大,地形不平,厂房布置难;贺家土地势平,临湘江,但地势在湘江洪水水位以下,需要大量填土方,厂房要建在填土基础上。这两处均被专家们否决。并一致认为只有田心菱角塘比较符合建厂的各项条件,虽然距湘江远一点,但可以增一条铁路支线便可以解决水运问题。

    后因工厂由国内设计再次变更为波兰设计,原选址方案又得经波兰专家认可。1955年10月,以底特里赫为首的波兰专家组在国内专家的陪同下,来株洲考察。专家们对原有的备选厂址和新增的备选厂址一一做了优缺点对比,最后还是确定在田心菱角塘建厂。

    厂址确定后,工厂筹备处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选煤厂用地协议书,选定田心车站以西的菱角塘0.344平方公里为工厂用地。不久又签定了贺家土10.2万平方米作为工厂住宅区用地。

    生活区的变迁

    这里有一个较大的变故。原来与政府签定的工厂生活区用地并不是如今贺家土建设路以东的选煤厂生活区,而是建设路以西的麻纺厂生活区。在1956年6月,选煤厂生活区已建好了一些住房时,市政府为了照顾麻纺厂女职工上下夜班方便和安全,决定将麻纺厂和选煤厂的生活区对调位置,即原批给麻纺厂作生活区的建设路以东的地,变更为选煤厂生活区,原批给选煤厂的建设路以西的地,变更为麻纺厂生活区(后称大园社区)。选煤厂“大哥”为麻纺厂“小妹”作出了牺牲。今天大园社区范围被列为旧城改造项目,麻纺厂老生活区的住房被拆,麻纺厂的老职工又比选煤厂老职工先享受了拆迁机会。

    1956年,波兰提交的《株洲选煤厂初步设计》通过了国家建委批准,确定株洲选煤厂为年处理180万吨原煤机械化大型工厂,总投资约3000万。紧接着,厂区动工,平了地基,修了简易公路,铺设了水电线路。1957年6月,厂房动工。到1959年7月,工厂整个工程建设完工,9月,通过省市联合组成的验收委员会验收,正式开始投产。

    对于广大株洲老市民来说,株洲选煤厂给大家留下的深刻记忆应该是篮球。因为,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株洲选煤厂的男子篮球队曾经称霸株洲篮坛二十多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