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谜”途其乐无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黄文龙(右一)在社区组织猜灯谜活动。(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旷昆红

    元宵节观灯从古代就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石峰区井墈社区的黄文龙,自小就爱上了灯谜,退休后,更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创作灯谜、开班教灯谜、出灯谜书……在他看来,猜字谜不仅可以锻炼大脑,而且创作字谜的过程是研究中国汉字、挖掘汉字艺术魅力的过程。

    猜中谜底埋下兴趣种子

    今年78岁的黄文龙,读高中时,喜欢写诗,加入过诗社,并在诗社上发表过古体诗。这为他以后七字创作灯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50、60年代,大家没有过多的娱乐节目,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灯谜以其雅俗共赏的特点,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黄文龙也是个流连在灯谜会上猜灯谜的年轻人,“猜出一个谜底,获得一个小奖品,别提多高兴。”兴趣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加入灯谜学会搞推广

    高中毕业后,黄文龙分配到当时的株洲化工厂上班。但因为工厂没有相应的组织,工作繁重,灯谜的爱好也就没有发挥之地。

    1986年,株洲市成立了职工灯谜学会后,他成为其中一员。几年时间里,灯谜在株洲厂矿有了燎原之势。田心机厂、冶炼厂、选矿药剂厂、湘江氮肥厂等厂矿先后成立了厂矿的灯谜学会。1992年,化工厂也成立了灯谜学会,这让他工作之余就近就能施展爱好。

    他从一名灯谜“票友”,逐渐转变成了灯谜创作者。他说,灯谜包罗万象,博古通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时事政治,哪方面的知识都能制成灯谜。那时,每到传统节日和企业的重要日子上的灯谜活动,他总是忙前忙后,乐此不疲。

    神农公园是株洲人曾经猜灯谜的“专业活动场所”,每到节假日,公园里一定人山人海。五颜六色的谜条在微风中摇曳,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的凝神沉思,有的苦思冥想,有的相互议论,有的精心推敲,有的得意中底,兴趣盎然,气氛热烈。像这样大型的群众灯谜展猜活动,这些年下来,黄文龙和学会成员组织过百场。

    不仅在本市,多年前,灯谜学会还举办过灯谜函寄大赛,邀请全国的谜友们制谜分享,一段时间里来自20多个省市的爱好者们寄来了自己创作的灯谜,“不同的地方,大家灯谜的制作规格也不一样,那一次几千条灯谜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挂在公园里非常壮观,毛笔书写的谜面也各不相同非常有特色。”

    灯谜班教创作

    灯谜猜法有会意、象形、增损、别解等20多种方法。“谜贵别解”,别解方显谜味。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命题的灯谜创作,需要综合诗词、象形等多种元素创作,而没有命题的灯谜有时来自于灵感。猜灯谜结束后,大家往往还沉浸在如何猜出灯谜的疑惑中,经常自发聚在一起,探讨谜艺,大家猜灯谜的水平日益提高,兴趣愈加浓厚时,对开展灯谜活动也有了强烈的渴求。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1993年5月,株化老年大学老年灯谜小组成立了,他成为其中的学员。退休后,他把大多数时间花在灯谜班上,成为灯谜班的老师,每周一上午9点到11点,教居民学猜谜语,一直持续到疫情发生那年,持续了近30年。

    在谜语班里,谁都可以把看到的无底谜提出来让大家为之解惑;谁都可以把自己创作的灯谜拿出来让大家共同探讨;谁都可以毛遂自荐为大家上一堂灯谜课,送上一餐意料之外的精神食粮……

    自掏腰包办擂台赛

    自从爱上谜语以后,厂里的谜语活动、谜语比赛都被他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也看到其他谜友陆续在谜书刊上举办谜擂,黄文龙也开始举办擂台了,“擂主提供奖品,以谜会友。”光全国性的谜擂台,他都自掏腰包举办了30多次擂台赛,“奖品至少也花了大几千。”

    疫情发生后,社区灯谜班暂停了,但爱好不能停,他建起了“新城灯谜群”,组织了线上谜擂,每周举行谜擂,气氛十分活跃。

    地名、人名、名胜、江河等,古诗等均可以成为谜底,30多年来,黄文龙已创作了一万多条谜语,并出版了一本灯谜相关的书籍。现在他还在整理其他的灯谜,争取再出一本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