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台乱象多消费者遭遇维权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易先生浏览闲鱼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时看中的二手打印机。 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实习生/廖恬恬

    用较低的价格享受高品质、大品牌商品的功能;用家中闲置物品置换自己需要的物品……时下,二手商品交易备受市民青睐。然而,二手商品交易火热的背后也催生出买卖双方信任危机、退换货争议、售后服务无保障等诸多问题。买卖双方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往往会遭遇维权难的困境。

    案例一

    卖家虚假宣传,消费者被“坑”

    2月初,市民王先生在闲鱼App上看中了醴陵某品牌毛瓷杯,卖家的展示图中,毛瓷杯做工细腻,标价仅29元,他当即下单。可收到货后,王先生傻眼了。“杯子实际做工质量与宣传图片上呈现出来的差距很大。”

    王先生与卖家沟通,要求对方退款并承担邮寄商品运费,竟被挂断电话并拉入黑名单,无奈之下王先生只好求助“12345热线”维权。

    遇到类似情况的还有从事广告行业的易先生,他年前在闲鱼App上花费1180元购买了2台二手打印机,商家在宣传页配有安装、使用教程视频,声称下载驱动软件就能用。易先生收到货后按照教程调试,却仅有一台打印机勉强可以使用。他通过打印机品牌官网查验,发现根本没有相关型号。

    易先生投诉到交易平台要求退货,平台让他提供商品非正品的说明,易先生拨打该打印机品牌客服热线求助,可对方声称他不是商品第一购买人,无法提供售后服务票据,拒绝出具证明材料。

    案例二

    翻新机冒充新手机,“行家”看走了眼

    市民刘小姐通过二手交易平台淘到过不少好东西,自诩“淘货”行家里手,可去年年底,她这位“行家”也看走了眼。

    刘小姐在手机闲鱼App上看中了一台华为手机,卖家称手机十成新。“对方说去年刚买了新机,单位又发了一台同款手机,所以要出售一台。”

    该款手机新机价格要5499元,商家标注的售价仅4500元,为保险起见,刘小姐还邀约对方见面看货,双方现场查验后,她心满意足下单完成交易。

    可让刘女士意想不到的是,新手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卡顿、电量流失快等现象,经过专业人士查验,她才得知,原来自己花费4500元买回的“新手机”是一台翻新机。

    案例三

    以物易物,换回假冒伪劣商品

    除了钱货交易,不少消费者还通过相关平台线上以物易物。90后小陈是一位电子游戏爱好者,去年6月,小陈花费2000元购买了某品牌游戏机,玩了半年后玩腻了。为了节省开支,他登录某易物平台,想用游戏机交换一个平板电脑。

    他浏览网页很快找到了交易对象,最终双方谈妥由小陈补200元差价用游戏机换平板电脑。

    可收到货后,小陈傻眼了,眼前的平板电脑无论硬件做工,还是软件运行速度均不尽如人意,经过专业人士鉴定,小陈换回来的平板电脑是一件假冒伪劣商品。

    “用自己的好东西换了一件冒牌货,还倒贴200元。”小陈十分懊恼。

    记者调查

    注册门槛低

    售后服务亟待完善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输入关键词“二手闲置”,搜索出“闲鱼”“转转”“优信二手车”等数十个二手物品交易平台。

    记者登录闲鱼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体验发现,该平台注册“个人卖家”,发布二手物品出售信息的流程十分简便,相关资质认证要求也远低于淘宝、京东等传统网购交易平台。

    除了注册门槛低,大部分二手商品交易平台的售后服务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不友好”。例如,某平台客服人员表示,非消保商品(即没有消保标志的商品,包括二手商品)只支持发起“未收到货”等相关维权,无法支持“确认收货后退货”等售后维权。

    同时,根据该平台“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支持范围、处理流程及条件”,个人闲置物品,即一级类目为“自用闲置转让”的商品默认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记者采访发现,其他平台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专家声音

    完善交易规则,形成良性循环

    “闲置经济繁荣是好事,但需要政策、法律及时跟进。”湖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副教授欧阳祖友认为,闲置经济促进闲置物品再利用,节约社会资源,又降低了市民开支,两全其美。

    他建议,尽管当前二手商品市场存在法律定性不明、技术管理漏洞、属地管辖鞭长莫及等诸多问题,但推动闲置经济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需要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同步发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健全二手商品价值评估体系、壮大从交易到售后服务的产业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律师说法

    二手商品交易维权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那么消费者的二手商品交易行为是否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呢?

    湖南法健律师事务所杨纲律师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是全新商品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权益,其调整的是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的行为和关系。而个人闲置物品往往存在瑕疵,尤其是部分线下交易行为,并不适用于该法律,其交易协议由交易双方约定,不属于消费者组织处理的范围,而是属于民事合同,应由《民法典》来调整。

    由于二手平台对卖家身份并未进行细化分类,所以一旦遇到问题,买受者可能会遭遇各种维权难题。

    消委建议

    树立证据意识,保留好相关票据

    株洲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聂伟表示,二手电商交易的本质还是通过网络销售商品,二手平台在交易过程中提供了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和信息发布等服务,虽然销售的不是新品,但同样需要履行《电子商务法》中有关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202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明确了消费者在二手平台购买商品受到侵害时,法院综合认定销售者从事商业经营性活动的,销售者应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担经营者责任。

    聂伟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二手商品时,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和店铺。树立证据意识,保留好相关票据,下单前可以将商家宣传页面截图保存。选购二手商品之前,最好提前做功课,通过查询品牌官网相关型号、防伪标识所在位置等有效信息,确认无误再下单。有条件的消费者选购二手商品时,还可以听一听对相关产品有深度了解的专业人士的见解。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