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年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唐定伟

    腊月底,与妻闲聊时,妻突然冒出一句:“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氛围了,小时候年味可浓着呢!”

    面对妻的感慨,我不置可否。有此感慨之人,大把大把的,妻只是其中之一。

    过年作为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国家大力倡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咋会有这么多人感觉年味淡了呢?

    年味淡,是物质生活富足的必然结果。乡下人常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道理其实很简单,过年,对于小孩来说,有指望有盼头。过年有吃的穿的,插田有收成。旧社会,甚至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足,缺穿少吃是常态。但不论贫苦还是富裕,对于最大传统节日的过年,人们还是相当重视的,都会早早划算,拿出一年的积蓄,在过年时置办几件新衣裳,开办好伙食。过年意味着好日子,心里自然有盼头,更能体会蕴含其中浓浓的年味。现在则不然了,改革开放这么久,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水平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吃的穿的啥也不愁。过年和新衣裳、好伙食没有了必然联系。如今的每一天,都是过去的过年,甚至更甚。这也许是人们普遍感觉年味淡了的最直接原因。

    年味淡,是信息和交通发达使然。孩提时代,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时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没电话和手机,家里有事不能及时联系上,出行靠步行,充其量几趟班车,想回去都不容易。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拜年留宿亲戚家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少则一天,多则三四天。留下来就热闹了,不仅可以被主家热情招待,还可和主家人围坐着烤大火,磕瓜子,抑或玩几圈小牌。年味自然感觉浓了起来。现在则是别有洞天的另外一番景象了。有时客人还刚好到家,屁股没坐热,电话响了,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别人约个事,拜年客火急火燎地往回赶。反正现在交通方便着,出行开汽车,至少有摩托车。拜年等班车,已是老黄历了。

    年味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负产物。人不留客天留客,这是儿时父母亲对拜年客留餐或留宿的常用语,在原本客人要回家,但遇上天雨或下雪等天气时讲的。的确,儿时气候与现在差异很大,那时天冷,过年时经常雨雪交加,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反常明显,过年时经常艳阳高照,不少年头的气温都超过了二十摄氏度,自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捷。这也是拜年客来去匆匆的原因之一。没人气,年味自然感觉寡淡不少。年味淡,在物资匮乏到物质充裕的过渡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就会进一步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那曾经久违的年味一定会慢慢回到人们身边。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