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遇到一位太极全国冠军,现在是省队教练、国家级裁判。她年纪不小却美如少女,但目光相接的时候,却让人心头一凛,以为马上要掀桌。她说退役前自己的眼神更“凶”,因为太极拳讲究“神聚于眼”,眼神要有穿透力,看墙不能只看墙面,而是要看到墙的里面去。当练到这种境界,裁判和观众就会被带着走;而如果眼神涣散,那看的人也就心不在焉。
越往下聊,越发现她对职场与人生的看法同样犀利。
她对太极很有天赋,很早就取得不俗的成绩。但一位老前辈跟她说,你的动作很规范,但比起顶尖的选手,就是少了点韵味。后来训练时,她就使劲去找“韵味”,结果却是怎么练都不对劲。
最终她能走出瓶颈期,是因为做对了一件事:读太极拳的理论书。这是很多老运动员不屑做的,他们觉得练了这么多年,连端饭碗都是云手的架势,还有什么不懂的要去书里找答案?但她却发现,回头再看那些早就读过的书,看得更明白了,能看到每天苦练也看不到的东西,于是一切就融会贯通了。她说,这个过程让她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习武门槛很低,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稍加练习,都能像模像样地打一套拳。但想拿到全国冠军,一定要过别人过不了的难关。要么访名师,要么去读书,总之要去改变,不能每天做一样的事情,却想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第二,有没有读书,终究会体现出人与人的差别,尤其是好好读几本跟自己从事行业有关的理论书。
她说,许多家长送孩子学太极,最大的顾虑是就业。因为武术不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拿不到光宗耀祖的奖牌,而太极又是武术中比较冷门的一个拳种。
面对这些家长,她会讲一个韩国作家的故事。有次作家去一所三流大学演讲,有学生说:“这所大学出来的人,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而且专业也是冷门,真不知以后怎么办!”作家反问:“那你在这所不起眼的大学、不起眼的专业里,拿过第一名吗?如果连在你眼中的低等人群里,都做不了最好的那一个,那有什么资格去埋怨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呢?”
她对家长说,今天她能自信地为太极拳的传播贡献力量,能拥有自己希望拥有的生活,正是因为她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抱着拿第一的信念,那或许你真不应该把未来寄托于此。
虽然那天她没有向我展示她的太极功夫,但从她的话,我已品出那种“韵味”,也品出一个道理:不论什么领域,能取得第一的人,她的故事一定值得一听。
(@燕子坞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