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近日,记者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了解到,1月以来,消费类投诉激增。株洲晚报提醒广大市民:采购年货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渠道,莫因低价诱惑陷入商家圈套,以免花了钱还添堵。
年货市场套路不少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大节日,按照传统,年前要购新衣、花卉,准备干果、糖果及各种食材,还要置办礼品以待新春走访亲友。
市民出门“嗨购”为消费市场带来商机,商家为了年前赚一笔,绞尽脑汁搞促销,除了一般商业套路,少数无良商家为了利润最大化甚至销售过期商品或假冒伪劣商品。
1月10日,市民小李通过淘宝平台购买某品牌蜂胶,到货后发现包装上全是英文。他网上查询得知,该商品既没有保健食品备案,也没有药品Gmp认证,属于违法销售。
小李投诉后,天元区市场监管局嵩山所对涉事企业展开了调查。一名工作人员致电小李表示,被投诉企业未在注册地实地经营,监管部门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建议小李向购买平台反映情况维权。
同样因买到假货郁闷的还有凌大姐,她是芦淞区华丽市场一家大衣店的熟客。前几天,她花费1200元在大衣店购买了一件品牌呢子大衣,回家拆去包装后发现有问题。
“一般而言,品牌大衣的衣领和腰部位置有品牌商标和用料说明的标签,但我买的那件衣服只有吊牌上有品牌Logo,衣服上什么标识都没有。”凌大姐表示,她每年都要在那家店买新衣过年,以往购买的衣服衣领位置都有标签,但这次买的呢子大衣只有吊牌没有标签,她怀疑买的衣服是假货。
“我找店家理论,他们立刻给我换了个新款式。”凌大姐说,虽然此事最终处理结果她比较满意,但她觉得商家连老顾客都“坑”,有些不地道。
记者在投诉平台上随机联系了几位遭遇消费陷阱的市民,有人在市中心逛夜市买到翻新的电子烟烟弹;有人在建宁街购买了干果礼包,回家拆开后发现许多干果已发霉;有人乘火车返株,在列车车厢里买到变质的西梅;有人购买做年夜饭的食材回家,仔细检查后发现是临过期产品……
市消委:多问多看,留好票据
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套路,市民该如何规避消费陷阱?株洲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科科长陈小英提醒消费者:
挑选年货美食要注重食品安全。不购买无生产企业名称、无生产日期、无出厂地址的“三无”产品,认真阅读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重要信息。
面对商家折扣要保持理性。尽量到资质、口碑良好的商场、超市、电商平台选购商品,保留发票、电子订单、支付页面等购物凭证,将与商家的聊天记录和商品宣传信息进行截图保存。
防范预付式消费跑路。进行预付式消费时,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充值前要求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功能、退卡条件和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在消费过程中非必要不告知手机号码、家庭或单位地址、财产状况等敏感信息,不随意扫描二维码、点击不明链接。
对于直播电商尤其要谨慎。目前直播电商的违法行为较多,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现象层出不穷,消费者如果打算在直播平台购买年货,可以通过录屏等方式保留证据,以便节后维权。
陈小英还向消费者倡议:春节期间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购买年货适量,就餐点餐适度,自觉抵制浪费行为。在礼品选择上突出心意和祝福主题,不盲目追求高价格、过度包装的商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