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相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石少华

    我爱上书,应该比爱上一个女孩要早得多。

    我成长在人妖颠倒的十年动乱岁月。那时候,优秀的中外名著视为禁书,家中没藏书,学校没有图书室,县城能看到课外书的地方一是书店,二是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在我们县城当时分别仅此一家,规模不大,没有多少书。我从小就爱阅读,大凡能搜集到的书籍都要借来一阅,就连身边、手头印有字的报纸、账簿、处方条和街头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也不放过。记得我看过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烈火金刚》,当时是禁书,偷偷摸摸看的,里面的故事起起伏伏,引人入胜。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了一批“高大全”式的文学作品,如《艳阳天》《金光大道》《矿山风云》等,我一本本从县图书馆借来阅读。看我喜欢读书,图书馆的阿姨也十分关照,常常放我进库房自己找书,中午下班让我一个人插上门闩在阅览室阅读,有时还书超期或书籍有点小破损,也不罚款,只是让我下次注意些。

    八十年代初,是阅读的狂欢时代。我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青年一样,患上了阅读饥渴症,似乎除了读书没什么别的事可做。随着一大批中外名著解禁和国外新思想新学术的涌入,各流派的各类图书眼花缭乱,我是逮着什么读什么,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阅读是最幸福的时光,书籍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宝藏。为了读书,我饭不吃,挑灯夜读也要看完。

    参加工作后,我阅读的书以个人购买为主。当时我生活的地方很小,当地书店、图书馆的书籍已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了,于是我经常委托在外地读书的同学代购。后来到省城上大学,更加方便的阅读为我拓展了更大的视野。

    九十年代后,时常在外面小书店租书和街头地摊上买盗版书、旧书看。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广泛应用后,也从没让我放弃过纸质书的阅读。从纸质书里,我能感觉到油墨的芬芳、质感的充实和灵感的闪耀。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阅读给了我精神的愉悦、灵魂的洗礼。《老人与海》点燃了我的生命激情,激励着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飘》满足了我对于浪漫爱情的心理幻觉和充满冒险性的补偿想象;《红与黑》则以思辨的文采,增添了我的人生阅历和体验。如果说参加工作以前,我还是以阅读纯文学作品为主,那么参加工作后,我开始增加了心理学、美学、哲学等经典的阅读,还阅读了大量的金融和经济学著作。这期间,黑格尔、萨特、弗洛伊德、尼采的哲学思想对我影响较大,薛暮桥、亚当·斯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我也有所涉猎。

    我边阅读边做笔记、边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写出来。几十年来我既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文学作品,也有十余篇经济论文、调研报告被期刊和高层内刊采用;既有在全国全省获奖的新闻、文学作品,也有被新华社内参采用、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引起人民银行总行关注的情况反映。

    书籍改变了我的命运。几十年来,我坐过柜、干过信贷员、任过秘书、做过新闻记者、当过中层领导,从一个乡镇金融机构的普通员工到县到市到省,成长为现在的金融作家。有朋友戏谑我是一支笔打天下,我想说这一切靠的是阅读和学习。

    与书为伴,真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