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技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核雕起源于宋朝,兴盛于明朝。经历宋明的发展和演变,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很多用橄榄核和胡桃雕刻的工艺品,且工艺水准极高。

    核虽小,但表现题材多种多样,大到佛教故事、传统人文故事、立体人物肖像,小到花鸟鱼虫;浮雕、圆雕、镂空等雕刻技法在核雕中都有大量运用。

    明代的核雕,绝大多都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主要用途是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作为坠物装饰或者点缀,也可赏玩。明代魏学洢曾作《核舟记》来描写核雕的精巧雅致,叹道“嘻,技亦灵怪矣哉!”到了清代,随着工艺水平的提升,雕刻规模的扩大,用途不再仅限于装饰,加上乾隆皇帝比较喜欢收藏,极大鼓励了民间的收藏,核雕也慢慢地进入收藏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魏学洢的《核舟记》全文如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