枧头洲的音乐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王彦宏

    “舒尤乐坊” 开设在醴陵东富镇枧头洲村,今年盛夏的一天,《醴陵文学·渌水风》杂志社派员造访李舒尤和他的“舒尤乐坊”。

    一幅喷绘了“音乐枧头洲”大型彩图的墙面下是我们的目的地。此时,音乐教室的门缝里传出了悦耳的器乐声,推门进去一瞧:哇!几十个孩子正在李舒尤的指挥下摆弄着各种乐器合奏《我的祖国》……

    李舒尤出生于1944年2月,今年78岁。1964年加入部队文工团,尔后被送入成都军区歌舞团和四川音乐学院等处深造,专攻民族乐器。他能演奏十几种民族乐器,特别是对“笙”、阮和“三弦”等冷门乐器造诣很深。他曾担任醴陵市花古戏剧团的党支部书记、团长。他在党50年,与民乐打了50多年交道。

    “我是党永远的文艺兵。” 李舒尤很自豪地说。

    学乐器的孩子真可爱

    “8年前我回到家乡枧头洲村,发现村子里有许多孩子在家留守,有的还沉迷于网络游戏。当时我心里有点着急,想着如果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注入音乐的元素,创办一个少儿民乐团,免费把孩子们带好,就能让孩子的父母安心在外打工。”李舒尤舒了一口气说:“‘舒尤乐坊’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乐坊的教室是由民房改造的,一幢房子有两间教室,隔村道相望的另一幢房子还有一间,这都是李舒尤自费修建的。

    在所有的民族乐器中,二胡是学习难度较大的一种乐器。“醴陵民间有‘斗米笛子担米箫,一把胡琴拉断腰’的说法。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条件不同,悟性不同,所犯的错误也不相同。”李舒尤说。但李舒尤不畏难、不怕烦,上课坚持严谨认真。从右手运弓要平直一条线,到左手指必须灵活、敏捷地“击”弦……他总是因人施教。

    在小教室里,我们见到了两个学二胡的小女孩,他们是醴陵东富镇狮湾小学的学生邓如思和李梓会,李梓会即兴为我们演奏了一首《南泥湾》。当我问她二胡难学、有没有兴趣时,10岁的邓如思却抢着说:“老师耐心教我们,我越来越喜欢拉二胡了。我总想着二胡课什么时候上,感觉好像都等了一百个小时了,今天终于等到了……”可爱稚嫩的童声,透明的心思,不由人不喜欢。

    如今,学二胡的学生已经有60多人。

    笛子,其声音浑厚柔和,清新圆润,高亢明亮。它可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古代,笛子还被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风俗通》载:“笛,涤也。(其声)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历史上更有诗人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生生把江南山水名城武汉称为“江城”,之后,成为千古美谈并沿用至今。可见笛子在民族乐器中的突出地位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李舒尤在附近的中学免费开办竹笛班已有几年光景。

    当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黄先福正在为我们吹奏一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时,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手中也拿着一支笛子,仰头望着这位小哥哥吹奏,脸上露出钦羡的神色。一曲终了,还神情不改。我问她:

    “你也会吹笛子?”

    “会!”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

    “邓兰馨,7岁!”

    我让她吹一下笛子,小家伙也不怯场,横起笛子就来了一小段。嘿!不仅响,还顺溜着呢!可惜我的音乐素养太差,孤陋寡闻没有听出是什么曲子。

    “这是什么曲子啊?”

    “不晓得!”

    小女孩可爱地不好意思地轻轻回答。这时,一旁不知什么时候围拢了几个吹笛的男孩子争抢着大声地回答:“苏武牧羊、苏武牧羊!”

    “每一个孩子都是从启蒙开始,从数字的12345到简谱的12345,再在乐器上吹拉弹奏,不是一遍二遍地教与学,是千遍万遍……把这些孩子引导好了,他们课余练琴,不沉溺网络,读书学琴两不误。”李舒尤很自豪地说,他们确实很乖,与他感情深,真可爱!“他们已经把我的心‘抓’住了!在晚年能做好这样一件事情,我值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舒尤创办“舒尤乐坊”,免费在家乡枧头洲教授儿童器乐的善举,在村里传开后,一开始曾被人怀疑是不是真实?是不是可靠?

    学吹笙的周子尧妈妈笑盈盈地说:“儿子学了两年笙,吹得蛮好了,准备考4级。老师没有收过一分钱!”

    学生黄先福告诉我们:“是奶奶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教乐器,不收学费。让我去跟着学……”他从9岁开始学笛子,经过5年的磨炼,现在已经通过了竹笛演奏5级的考试。

    孩子们收获满满。

    学吹笙的14岁少年何凯祥跟我讲:“我学了3年,参加了学校的文艺会演,认识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马上考专业5级。这里不收费。” 又说:“有一次快考试了,英语复习效果不好,心里又急又烦,我就干脆吹了一会儿笙,心里就轻松多了!”

    汪元成是个16岁的男孩,学笙4年,2022年7月以优异的音乐成绩被重点高中醴陵二中录取。

    学三弦乐器的孩子有十几人,16岁的丁洁雯是佼佼者。她已经课余学习了6年三弦,将考专业7级,现在已被湖南职业艺术学院招录。丁洁雯告诉我们:“开始我觉得自己没这么聪明,学不会。但李老师对我特别用心,一对一地教……”

    老当益壮的李舒尤有个梦想。他曾经对中央电视台来醴陵采访他的记者说:“我想通过我的努力,把‘音乐枧头洲’打造成一个品牌,助力这一方的经济发展,让在外打工的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又回到家乡来……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更让人放心。”

    2022年5月,李舒尤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

    现在,每逢教学日,许多手提肩背各种乐器的男女学生从田野上走进“舒尤乐坊”的场面,已经成为枧头洲的一道风景。

    飘荡在田野上的音符

    2022年7月17日,盛夏的早晨,太阳已经升起,天空湛蓝。远方青山下一条长龙似的高架铁路镀上了一层金色,错落在青山两旁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着绿色的山坡,渌江在山前蜿蜒流过,泛起一片光芒。眼前大片的荷叶衬着盛开的莲花,也映衬着穿着各色衣服拿着各种乐器的孩子们的脸。

    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即将开始。忽然,李舒尤双臂一振,我们耳旁立刻响起了齐整悦耳的器乐声——《浏阳河》。瞬间,轻快的旋律在荷塘与田野上空回荡!

    景美、乐美、人美,村民和家长们兴奋地在周围分享这场“音乐盛宴”,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仿佛是在醴陵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展开的一幅美丽画卷——“青山不墨千秋画,渌水无弦万古琴。”

    发现手机里传来了李舒尤新作的一首诗,抄录如下,恭作本文的“豹尾”吧!

    湘东赣西枧头洲,

    醴陵渌水绿悠悠;

    高铁飞驰萍乡去,

    渔舟唱晚下潭州。

    鹊娃迎风舞,

    田野乐声绸:

    宫商角徴羽,

    五音诉乡愁。

    好一座音乐枧头洲!

    ……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