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沉默的少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1月22日,李中云老人送来亲笔感谢信。 记者/杨凌凌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11月22日,芦淞区建设街道沿河社区收到一封感谢信。这封信的背后,是独居老人对“守望相助”的深切体会。

    小区进入封闭管理,独居老人的物资采买、吃饭问题该如何解决?建设街道沿河社区47名志愿者的热心帮忙,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志愿者摸索出了一套帮扶老年人的工作方案。这套方案涵盖了排摸老年人状况、确定帮扶机制、帮助老年人反映问题等。方案在实操过程中逐步升级,将部分老年人“怕给别人添负担”的心理也一并考虑到。

    “李奶奶,您要在家里好好的,菜吃完了给我打电话,我再去买了给您送来。”11月22日,是建设街道“解封”的第二天,也是建设街道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育和社区80岁的独居老人李中云约定为其采买的日子。刘育在超市买了新鲜的蔬菜和猪肉,送到李奶奶家中,又嘱咐了一番后才离开。

    沿河社区常住居民有1800多人,经过排查,总共有47名独居老人。为了这47名独居老人能安心生活,社区安排47名志愿者与老人们结对,每天对他们进行电话探访,及时掌握老人的生活、身体情况,对有困难和需求的老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及时协调解决。

    有些独居老人“小心翼翼”,总担心“打扰到大家”,在与志愿者交谈完了还会加上一句“没影响你吧”。而志愿者总是向老人们承诺:“没关系,您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别着急,慢慢说,我们会认真听的。”

    在“小心翼翼”的边界感中,“润物无声”的亲密关系悄然发展。

    “我这个人平时不想麻烦社区和邻居。但是社区知道我的小辈都不在身边,又是高龄,所以对我关爱有加。他们帮我团菜送菜、买药送药,忙前忙后。看着他们上楼喘着粗气,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李中云说,思来想去,她决定写封感谢信。

    “我们社区老年人口多。有些老人明明已经身陷困境,但还是自己撑着,不愿给我们添负担。所以,对这部分老人的求助,我们都格外重视。”刘育说,居民们表现得很不错,不少人主动报名做志愿者,核酸采样的时候维持秩序、帮助配送物资,大家守望相助。

    “读完这封信,我的心里暖暖的。”刘育说,老人的来信是肯定更是鼓励,大家干起活来更有劲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