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的“困”与“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曹子龙(右)送物资去居民家。 记者/杨凌凌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芦淞区的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阶段。在过去的十几天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高频出现在全体居民面前。来不及整理的地铺、不太暖和的防护棚、面罩后模糊的脸……一个个社区、村部就是一个个抗疫最前沿。11月16日,记者与在一线抗疫的两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聊了聊,听他们讲述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困”与“纾”。

    披荆斩棘的“小哥哥”: 用最“笨拙”方式打造最坚固的堡垒

    疫情发生初期,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或者不怎么关注疫情。

    芦淞区枫溪街道湘江村党总支书记曹子龙今年34岁,他介绍说,村民们起初也会对疫情防控宣传不以为然,认为是小题大做。

    湘江村有11个组共2700名村民,整个村又与三桥六桥相邻,阻隔病毒、护卫乡村,村干部们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最“笨拙”的方式,运用土办法及时堵住四通八达的进出口,积极动员组长和村民参与防疫,以及迅速解决村民所需所用,来打造最坚固的乡村防范堡垒。

    “这10多天以来,为让我们安心居家,不管大事小情,只要给书记打电话,他都会第一时间去解决。这样谁都不好意思出去溜达了。”提起多日的居家感受,村民文姐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年轻的村党总支书记。

    村民居住分散,给防疫监管和核酸检测都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上户采集核酸,采取“组长带路、网格员登记、医护采样”的模式,大家举着喇叭挨家的喊。曹子龙说,他们没有多么先进的防疫举措,就是拼耐心去宣传、拼体力去采集、拼时间去守卡口、拼全力去满足村民。

    农村是熟人社会,一个人认同就带动几家,湘江村就发动志愿者在村口轮流值守,这样一来,村民就更相信村干部,真正做到全部重视起来。后来还主动“爆料”偷偷出门种菜的人。

    现在,湘江村的党员和村民都自发参与到防疫工作,缺物资,他们会自发送来物资,现在已经送了20批。村民们很朴实,有时候就送一碗鸡蛋,一锅汤。

    乘风破浪的“小姐姐”: 如果我们都退缩了,身后这么多居民怎么办?

    2.5平方公里,41栋居民住宅楼,1681户住户,常住人口4600余人,大部分为无电梯的老旧楼房——这就是芦淞区董家塅街道欣月社区的防疫工作底册。社区党支部书记罗霞已经连续一周睡在办公室,辛苦之余,她还能用调侃自己给身边“战友”打气:“奔跑吧,乘风破浪的小姐姐们!”

    一人身兼数职、一天接上百个电话、在办公室里凑合休息……忙,这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普遍感受。

    社区作为防疫政策执行的最底层,并没有决策能力,比如复工复产,随着芦淞区陆续公布复工复产企业名单,一些居民要求出小区去上班,但社区只能根据复工名单办理合规程序,不在名单上的企业,没办法放人。

    但很多人并不管这些,他们认为有政策提到了逐步复工复产,居委就应该帮他们申请。“社区只是一线的执行者,只能按要求执行,居民有问题可以反馈,但不能要求我们直接决策。面对居民的抱怨,我们只能解释再解释,因为我们必须给居民战胜疫情的信心。”罗霞说。

    静默期间,罗霞的电话24小时待机。“无论几点,只要是居民打电话或者发微信,社区都会帮他们想办法,居家这么长时间有情绪,我们也非常理解。但再难再苦,我们也必须要咬牙坚持,如果我们都退缩了,身后4600名居民怎么办。”

    说话间,罗霞接到一户居民的求助电话。这位居民的孩子在东区读书,明年高考,16日是身份证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居民封闭在小区,到不了学校,孩子的大事耽误怎么办?居民在电话里都哭了。“你莫急咯,我送你上环线。”罗霞挂了电话,就带着居民开着车往东环线赶。

    11月16日下午2点,在罗霞和交警的爱心接驳下,孩子的身份证顺利送到学校门口,罗霞和这位居民长舒一口气。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