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无畏 勇者无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观《红海行动》有感

    李璐

    《红海行动》是一部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新主旋律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队”8人奉命执行撤侨任务。影片上映15天,就创造了27亿票房的成绩,成为2018年春节档的一匹黑马。

    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无论是在视听语言还是叙事故事上都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形成巨大的差别。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凸显主流意识形态,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事色彩,概念化比较严重,且叙事上流于说教,以至于与观众产生了距离。而《红海行动》在坚持主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尊重观众,敬畏市场,完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红海行动》取材于也门撤侨事件,电影在尊重真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影片突出了“扎卡”组织的丧心病狂,在平民身上装炸弹,用刀割开同胞的喉咙,挟持大量人质,人质当中就有一位中国公民。当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危险的时候,我国军人毫不犹豫进行营救。“一个中国人都不能被伤害”所展现出来的同胞精神和国家对国民的庇护是每一个观看电影的观众都可以深刻感受到的,而中国军人“强者无畏,勇者无敌”的形象也悄然烙印在每一个观众心中。

    在营救中国公民的任务当中,被派遣的“蛟龙队”只有8人,而敌方却有150人之多,这无疑是一场力量悬殊、艰难困苦的硬战。身为队长的杨锐,在作战时沉着冷静,带领“蛟龙队”突破一个又一个困境;队员紧密配合,临危不乱,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从开始的解救一个中国公民到解救所有人质,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蛟龙队”队员的默契配合,更体现出来的是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集体力量,彰显我国海军的实力。

    与“蛟龙队”8人身手不凡相比,记者夏楠是一个普通人,面对敌人的暗杀毫不退缩;为了找出真相,和队友一起冒险;为了解救另外一个中国同胞,不惜牺牲自己挺身而出,同时也竭力营救所有人质,从她身上,看到了可贵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她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虽渺小,但为了祖国,依旧会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

    中华民族对和平充满向往与渴望。杜江所扮演的副队长徐宏,在营救完被绑炸弹的平民之后,忍不住感慨到“人救了,可是家没了”,杨锐则回答“他们这个国家已经乱成这样了,除了完成任务,什么也做不了”。虽然营救了那位可怜无辜的平民,但是他的孩子、家人仍旧在恐怖分子手中,而他的家也被炮火摧毁了。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昌盛、强大的国家,我们有英勇的军人和伟大的国家为我们保驾护航,但我们同时也不应忘却,在千里之外,那些为我们、为世界扞卫和平的中国军人。

    从“我们这8个人的任务,不是要解决那150个人,而是去营救那个必须去营救的中国人质!”到后面张译所扮演的队长杨锐说“除了邓梅之外,我想把其他的人质全都救下来”,影片的主题也从“保家卫国”的主题升华至“维护和平”,从单一的民族性到世界性,视野变得更加宽阔。观看影片的观众也感受到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因为只有在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才会有解救他人的底气,这种底气也是国家的强大所赋予给我们的。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是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最关键的课题。一部电影如果无法将好故事,得到有效传播,那么电影所承载的家国情怀和包含的主流价值观也无法得到有效展现。从这一方面看,《红海行动》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将家国信念与核心价值观熔铸与电影的故事当中,巧妙地完成了主旋律电影所带有的教化作用,观众也在电影中深刻了解国家的军事实力,增强了爱国情感,同时思考了“集体主义”“信念”等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