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琳
作为明朝首个获得“文正”谥号的人,茶陵人李东阳历经五朝,是明朝一位颇有影响的名臣。李东阳多年身居高位,甚至官居首辅大学士,但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智斗刘瑾的故事。
明孝宗因病去世后,年仅15岁的朱厚照即位,即为明武宗。武宗贪玩无度,宠信善于迎合他玩乐的太监刘瑾、马永成等八人,人称“八虎”。刘瑾等人费尽心思,建“豹房”,日进鹰犬、歌舞、角觝之戏,诱使武宗沉迷于声色,而刘瑾窃取了“批朱”大权,把持朝政。
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位顾命大臣忧心忡忡,联名上疏请求诛杀“八虎”,诸多大臣纷纷响应,迫于阁臣们的压力,武宗准备将“八虎”安置于南京,派人与阁臣商议。
当时,刘健、谢迁力主诛杀“八虎”,李东阳则认为要周全考虑,不可操之过急,恐逼极生变。孰料,参与商议的有刘瑾党羽,此人连夜将阁议情况透露给了刘瑾。刘瑾恶人先告状,跪在武宗面前哭诉,称是有人勾结阁臣陷害他。
武宗轻信了刘瑾,而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位顾命大臣则愤而提出辞官回乡,武宗在刘瑾的怂恿下,批准了刘健、谢迁致仕,唯独李东阳多次上书未允。据说,武宗留下老臣李东阳,不仅为了向朝野上下交代,也因为东、西两宫太后发话:“先朝老臣,只有东阳一人,不宜听其离去。”李东阳因而被留任内阁。
明朝士大夫多崇尚气节,李东阳与宦官奸臣同立于朝,朝野上下纷纷指责他贪恋权位。此时的李东阳虽为内阁首辅,却无法真正履行职责,其他新入阁成员皆为刘瑾党羽,他愈加孤立。
此时的李东阳有了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忍辱负重与宦官集团智斗巧斗,保护正直大臣,苦撑危局,保留大明的一丝元气,并寻找机会除掉刘瑾。《明史》记载称,“凡瑾所为乱政,东阳弥缝其间,亦多所补救,其潜移默夺,保护善类,天下亦阴受其庇。”
当时,刘健、谢迁、刘大夏、杨一清等一大批忠正敢言的贤臣,因反对刘瑾招来杀身之祸,皆由李东阳多方营救保护,为朝廷日后积蓄了一批诛杀刘瑾、挽救朝政的力量。
一天早朝后,有人在御道上偷偷扔下一卷揭露刘瑾罪行的匿名奏疏,刘瑾怒不可遏,矫诏命百官跪于奉天门外,时值酷暑,有三名老臣当场晒晕倒地身亡,日暮三百余名官员又被逮捕入狱。李东阳急忙上疏解救,后众人皆获免。
正德五年,也就是1510年,宁夏都指挥使何锦和安化王朱寘鐇以诛杀刘瑾为名起兵作乱。李东阳趁机推荐杨一清为总督,让与刘瑾有矛盾的太监张永为监军,率军平叛。李东阳派亲信给杨一清送去一封密信:“孝友毅然,期此行有功,得间以为,字余自知。”这是用暗语告诉杨一清,要结交太监张永,平叛立功后趁机铲除刘瑾。
杨一清立即领悟到了李东阳的良苦用心。平叛后,他按李东阳的提示,与张永密谋回京后揭露刘瑾的种种罪行。张永回宫见武宗后,趁机向皇帝呈上了被刘瑾扣压不报的安化王叛乱“檄文”,上面列举了刘瑾的各种罪行,并向武宗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罪状。武宗大怒,传令连夜拘捕刘瑾,命人抄了刘瑾的家。李东阳担心有变,召集张永等人研究对策,广泛联络,合力弹劾刘瑾。经多方施压,刘瑾最终被凌迟三日而死。
刘瑾倒台后,李东阳已心力交瘁,铁了心要致仕,正德七年腊月二十七日,一生辞官十九次的李东阳终于达成他多年的夙愿。辞官后的李东阳一身轻松,终于重归了他梦寐以求的文人生活,享受了四年的惬意生活后寿终正寝,死后享尽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