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同行 护心有“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杨斯琦

    疫情突如其来,同学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学习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在这种特殊状况下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舒服情绪,为帮助同学们避免出现可能产生的心理不适,做好心理防御,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记者采访了市南方中学心理教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助力同学们做好心理防护,增强心理免疫力。

    学生篇

    “我有重要的事,现在出不了校门怎么办”“万一我也感染了怎么办”“我发烧了怎么办”“我需要的东西买不到怎么办”……在学校静默管理期间,同学们可能会突然产生这样一些想法。

    心理老师建议,同学们如有身体异常应第一时间报告,无异常则不必慌张。要积极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不过多关注负面新闻,不将疫情灾难化,保持正向关注和积极期待。同时,积极理解、接纳学校防疫静默管理的现实和目的,确信“只要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就会极大减少感染可能”“静默不是禁闭,而是增强了保护力”。要严格遵守学校防疫规定,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思维训练。

    调整认知,理性看待防疫管理

    寻求支持,“说”出压力

    心理老师说,如果感觉焦虑,同学们可以寻求自己的亲人、朋友、班主任、同学或心理老师等,诉说当下感受,降低压力感。

    同时,利他行为也是智慧处理压力的方式。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可尽可能为身边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如协助老师做好管理工作,帮助同学处理学习困境、关心与陪伴室友等。

    同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更加重要。要保证睡好、吃好、喝好、学好、运动好,让生活充实而又健康。

    家长篇

    家长是孩子心灵防护的重要守护者,家长积极乐观的态度,能给孩子更多能量。

    心理老师建议,家长要帮助居家学习的孩子养成作息规律,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近期出现情绪波动时,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发泄,再去共情他的情绪,温柔而又坚定地和孩子谈,避免一般情绪问题演变成情绪障碍问题。

    对于在校寄宿的学生,家长应主动加强与老师沟通,协同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利用与孩子电话、视频聊天等机会,关心其生活中的小事,尽量不要过多谈论学习,多鼓励、少埋怨、不责备,给予孩子信心和勇气。

    做好孩子情绪的守护者

    为孩子做好信息过滤

    心理老师表示,家长要尽量避免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同时要及时回应孩子担心的疑问。在分享有关信息或回答孩子的疑问时,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尽量用符合孩子年龄的通俗的话讲,要多传递正能量,让孩子有信心。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要引导孩子合理看待信息,分清良莠,让孩子永远心存希望。

    心理老师表示,要教育孩子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疫情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危害,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轻信传言,不信谣不传谣。

    ▲老师为在校学生做心理疏导。 通讯员供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