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炮界“伏地魔”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俄罗斯2B25迫击炮。

    以色列“长矛”迫击炮系统。

    英国AMS迫击炮系统。

    炮管、底座、瞄具、炮架……一提到迫击炮,大多数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蹲地望天”的便携式迫击炮。凭借先天的优势如曲射的弹道等,迫击炮自问世时起,便一直在陆战场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从普通型号到特种型号,从便携式到车载式,迫击炮的“家族”在硝烟弥漫中不断壮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架构简洁、易于操作的炮界“伏地魔”,不仅没有走向衰落,反而有重新兴起之势。本期“兵器控”,就为您介绍3款各具特色的迫击炮。

    俄罗斯2B25迫击炮

    从外观看,俄罗斯2B25迫击炮与其他便携式迫击炮没什么太大的不同。但它一“开口”,独有的特征就显现出来——发射时,其产生的响声比普通迫击炮低许多,形成的火光、烟雾也少。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一款旨在消声的特种炮。

    这款迫击炮之所以能消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所用炮弹不同。其炮弹除了球形战斗部(弹头)外,还有一个空心金属管与弹头相连。金属管内靠近弹头的地方装有发射药,紧挨发射药的后方设计有活塞。为发射该炮弹,2B25迫击炮炮管内设置有起撞针作用的长导杆,可伸入空心金属管内。发射时,随着弹体下坠,长导杆插入金属管,就会击发、引燃发射药,推动炮弹出膛。同时,管内的活塞会被反冲能量向后推动,最终卡在金属管末端形成封闭结构。如此,通过向活塞做功和阻断通道,炮弹发射时产生的声响、火光、烟雾就会大大减少。

    以色列“长矛”迫击炮系统

    从世界各地对迫击炮的使用情况来看,让迫击炮“上车”并不难,“皮卡+便携式迫击炮”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将大口径迫击炮集成到轻型车辆上,并确保一定射击精度,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在这方面,以色列“长矛”迫击炮系统称得上是“先行者”。

    一般来说,大口径迫击炮“上车”,坐骑通常会选大中型载具,以保持发射时平台相对稳定。有的自行迫击炮在发射时,会通过机械装置将炮体移放至地面,避免后坐力冲击车体。“长矛”迫击炮系统在发射时可以做到“炮不落地”,且其载具是4×4的轻型车辆。这是因为,该迫击炮采用了“软后坐系统”,其原理类似于炮口制退器,射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会经“软后坐系统”大幅化解。不仅如此,“长矛”配有数字化瞄准引导设备,自动化水平较高,可直接接入作战系统,使打击更加及时、精准。

    英国AMS迫击炮系统

    和以色列“长矛”迫击炮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不同,英国AMS迫击炮系统采用的是封闭式炮塔构型。借助钢装甲,炮塔为操炮人员提供了一定防护,但也使得搭载平台的吨位激增。

    和当前迫击炮系统日趋模块化、智能化相比,AMS迫击炮系统属于早期的模块化产品。作为一座双人炮塔,它能安装在不同的载具上发挥火力支援作用。也正因如此,研发时搭载它的是履带式载具,量产时搭载它的却是轮式载具。该迫击炮能发射多个弹种的炮弹包括火箭增程弹和制导弹药,既可曲射也能平射。在GPS等系统和设备的加持下,其打击精度有一定保证。

    (文/图 摘编自《解放军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