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战车加速驶向战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和无人机发展态势如“天女散花”不同,无人战车近年来的发展相对“低调”,但也可用“步步推进”一词来描述。

    2019年,Ripsaw团队为美陆军机器人战车项目研发的M5无人战车在某贸易展上现身。该战车除携带一架4旋翼无人机外,还搭载一辆微型无人车,以遂行不同任务。今年又有消息称,美陆军下一代无人战车试用部队开始对不同版本的CRV系列无人战车进行测试。

    俄罗斯研发了一系列无人战车,并不断对已有无人战车如“天王星-9”等进行改进。在“西方-2021”战略战役演习中,“天王星-9”无人战车被编入作战序列,配合特种部队完成了多项任务。

    以色列研发的新型6轮无人战车,除感知与武器系统外,还加装有“铁拳”主动防护系统。凭借多功能机械臂,它能放飞与回收小型无人机,配合战车作战。

    今年5月,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也披露消息,称将研发具备遥控能力和一定自主行动能力的无人战车。

    同时,其他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等也纷纷加入无人战车研发行列。

    新型无人战车的接连现身与不少类似研发项目的立项,反映着一个事实:随着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战车正加速奔向战场,无人战车作为陆战场上“新势力”介入战争的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不过,要打造出真正的无人化“战”车,尚需跨越重重难关。

    一是大幅提高自主作战能力。当前,大多数无人战车带有“有限自主性”的特征。它们能够借助车载传感器、通信导航系统、自动控制设备及相关程序自动规划行进路线、躲避障碍物,发现、识别目标并发起打击,但在感知、分析、决策的高度智能化方面差距还较大。美国一个研究实验室曾在2020年发布消息,试图通过新建无人战车来提升相关人工智能水平,既为士兵提供虚拟队友,也为无人战车拓展能力奠定基础。以色列M-RCV无人战车的智能化水平较高,除了可自主执行前沿侦察任务外,还能与有人战车联网,实现信息情报共享。但这些项目,要么是在研,要么是“向前多迈进了一步”,距离可自行“动脑”决策或供决策者“借脑”的高度智能化机器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二是追求高性能与低成本相统一。无人战车除了可以降低己方人员伤亡外,“物美价廉”也是其优势。“无人”的特点,使其体形可以明显变小也更加机动灵活,但这种变化也带来一定弊端,如动力不足、承载力、防护力不够等。事实上,不少直接攻击型无人战车的火力都较为有限,难以承担火力压制任务。一些无人战车的装甲较薄,甚至被军迷称作“脆皮”装甲。为此,一些国家试图在现役有人坦克的基础上打造无人战车,但这种改装要在性能与成本上取得平衡仍然较难。

    三是进一步提升嵌入战场的能力。当前无人战车凭借“无人”的特点,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要真正与当前及未来作战体系深度耦合,还需要进一步叠加赋能,使所能扮演角色更加多样,使所具有能力更加“拟人”。近年来,已有国家组织过无人战车实弹演练,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设想中的大规模“机器人部队”还是被集群控制、抗干扰等难题挡在了列装清单之外。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其嵌入战场的能力还不够,暂时还无法达到军队预期。

    但尚需时日绝非遥不可及。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世界各国的无人战车将很可能加速成为地面战场上的新势力,从“打助攻”摇身变为新的陆战“主力选手”。

    (据解放军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