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饮水有讲究 四种节制需牢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天大幅降温和干燥,使得饮水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低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饮水1500至1700毫升,在高温或高身体活动水平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量。

    《黄帝内经》中“饮食有节”4个字高度概括了饮水的养生法则。具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四个“节”。

    节量。饮水每次宜少,徐徐咽下,切不可大口吞饮,每日总量亦不可过多,否则将“中满不消,而脾胃大伤矣”,痰湿体质者尤其注意。

    节律。《千金要方》明言“饮食以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有规律地进水和进食。

    节寒热。过于生冷易败脾胃之阳,过于热烫则灼伤口咽、食道、胃肠道,均不可取。健康饮水温度宜在40℃左右,略高于口腔温度,便于脾胃运化吸收。

    节饮料。应少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慎饮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