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把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易楚曈 通讯员/刘静

    孩子容易暴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周末一结束就头疼、肚子痛……针对青少年这些常见心理症状,家长们该怎样对症下药?10月12日,在市红十字会组织的全市首届心理健康论坛上,5位心理健康咨询专家就这些问题“把脉问诊”,并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

    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文利辉认为,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症状通过生理、心理、社会行为三方面予以表现,例如:持续性失眠,不明原因的暴躁、恐惧,不愿意上学,回避人际交往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学荣指出,青少年心理障碍包括了学习、人际关系、学校生活适应、自我概念等多方面问题。家长可以通过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生活治理等三方面的能力是否正常,判断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起司法伤害鉴定案件中,16岁的初中生张某某因打球与人产生争执,冲动之下,张某某用刀将对方砍伤。罗学荣认为,该案是青少年心理素质能力的情绪管控和问题解决技巧出现偏颇所导致。家长在孩子3岁至9岁期间,尤其要重视其心理素质的综合培养。

    抑郁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国际心理咨询学院中方教员王华表示,造成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已由生存焦虑转移为自身价值的自我焦虑。“如今的孩子,多数是在家长‘提线木偶’模式下,按照家长规划的既定人生路线学习与生活,丧失自我价值的认知、判断和人生目标的追求,而孩子希望得到重视与帮助的诉求,则被家长们忽略,从而产生了心理偏颇或抑郁。”

    “孩子有时反映自己有点抑郁,但抑郁和抑郁症是不同的概念,家长听到孩子说抑郁大可不用恐慌,而是要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育心理学副教授马丽华解释,抑郁是一种情绪,抑郁症则是心理疾病,两者均因消极因素而起,但抑郁症持续时间更长,且不同的因素都能诱发孩子的抑郁表现;另外,抑郁症的结果也与前者截然不同。

    青少年有心理障碍,家长该怎么做?

    青少年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障碍,家长又在青少年心理治愈中起什么作用?

    “孩子主动提出寻求心理帮助时,家长要重视其诉求,及早干预。”市三医院副院长、心理咨询主任医师薛爱兰表示,青少年面对自身心理障碍,可以向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也可拨打我市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电话:12355,寻求心理辅导;此外,该院周末期间设置了“学习困难”门诊,因心理障碍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在家长陪同下,由专业医生寻找原因,科学治愈心理疾病。

    马丽华则提出了建立家庭心理“安全角”的建议。“在‘安全角’,孩子能自由宣泄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出言不逊,父母也不要因此与孩子产生隔阂。”马丽华表示,家长与孩子“共情”是亲子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也是有效的心理辅导手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