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内,张志与妻子合影。 记者/易楚曈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易楚曈 通讯员/陈君)10月12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病房,来自攸县石羊塘镇佳台村的村卫生室医生张志,为挽救一名13岁男孩的生命,义无反顾地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他是我市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基层医生,也是我市第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没太多不适,只是前几天打了动员剂感觉腰酸背痛。”病床上的张志开玩笑说,从医多年都是他给别人打针,如今还是头一次“享受”扎针服务,如此美好记忆值得他一辈子珍藏。
今年34岁的张志是两名孩子的父亲,同时也是攸县石羊塘镇佳台村村卫生室的一名医生。
2019年,他在攸县县城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7月,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数据检索,张志的HLA分型资料与一名13岁白血病男孩初配相合。
张志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所以没等红十字会在电话中把话说完,我就义无反顾地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
可张志的母亲听闻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却十分担忧。“母亲宁愿捐赠她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也不希望我的身体遭罪。”张志说,他能理解母亲的爱子之心,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一条生命就此消逝,他最终还是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
继承父亲遗志,守护百姓健康
“捐献造血干细胞,除了医生的责任担当以外,还有父亲对我的影响。”张志说,他的父亲同样是一名村医,一生都在默默坚守、呵护村民健康。10年前,为了照顾患病父亲,他从石羊塘卫生院调整至村卫生室。
“张志的父亲也是因血液病过世。我相信,老人家还在世的话,一定也会支持他的决定。”妻子的眼中,个子不高的张志不单是家庭顶梁柱,更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百姓健康的守护人。
“村里不像城里,为了不耽误农活,村民大多是一早一晚才来看病。因此,村医夜间出诊是常态。”如今的张志只需骑上摩托车,哪怕寒冬腊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背着药箱钻入茫茫黑夜。
每逢张志为病患治愈了疾病,总能听到村民们的感谢,有的还送来锦旗。张志说:“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你记在心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当好村医,全力以赴为村民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