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生活 生物作业更“有料”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通讯员/谢妮珊)“双减”背景下,如何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近日,景炎初级中学生物组的探究类作业接连上演精彩内容,有学子用鸽子的骨头拼搭出了一件完整的骨骼标本,堪称经典。

    从识鸽到烹鸽,学生走进多彩世界

    景炎初级中学生物组李霞老师介绍,八年级《生物学》第一篇章《鸟》中有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走近生活,真切地了解鸟类的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从《买鸽·识鸽·烹鸽之旅》中真正掌握学科知识。首先,让学生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布局及禽类价格,确定自己选购什么禽鸟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鸽子形态特征后,再解剖观察,同学们细心地找出鸟类各器官系统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征证据,保留一片正羽、一朵绒羽,一节腿骨及龙骨突,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交流。

    “从课本到生活,既丰富了学生的深度体验,又发展了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让他们摆脱了枯燥的题海,走进了多彩的世界。”李霞说。

    “原来生物课这么有趣!”“这样的实践作业比书面作业更有意思。”“看同学们的作业照片,可以称之为‘厨艺大比拼’。”学生们纷纷感慨道。

    “通过动手实践,认识鸽子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不仅让我掌握了如何亲手做一道美食,还完成了一件作品,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生李子雯说,她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买鸽、识鸽、烹鸽的全过程。

    让生物课堂“活”起来

    《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跨学科实践是扩展视野、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探究实践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景炎初级中学生物组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将生命探究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推出一系列跨学科融合的探究作业,让生物学科作业类型丰富多彩的同时,更注重作业的实际意义。

    小鱼血管中血液的流向和流速有何区别?

    鸡蛋卵壳上的气孔又该如何观察呢?

    在生物课堂里,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头脑风暴”,满心欢喜地参与到课堂实验中,积极用生物学科思维与学科知识去观察、探究客观生命现象。

    “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撬动有趣的思考,真正从学生素养的角度研究教学、研究作业,培养出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新时代好少年。”学校负责人介绍,该校生物实践作业的形式多样,比如研发布置“鸡蛋里的秘密”、调查身边的生物、生态瓶制作、寻找株洲化石之旅等。此外,还经常让学子利用假期课外探究、参观、拍讲解视频,完成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