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小学1907班 刘林熹 证号:22040090126 指导老师:田智
每当清明节到了,悠悠的艾草就会“爬”上我们的餐桌,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青团。
做青团,当然少不了采艾草了。我和妈妈来到湘江边,只见艾草已经吐出嫩绿的芽,挺直了腰杆使劲地往上长。碧绿的叶片,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艾草的香味,像个顽皮的孩童在空气中上蹿下跳,每个角落都沾上了它的清香。艾草背面有一层白白的绒毛,既像老爷爷的胡须,也像一层淡淡的霜。妈妈对我说采艾草只要采细嫩的尖尖,于是我仔细地观察着,没一会工夫,就采了一大袋子。
采完了艾草,回到家把它们清洗干净。妈妈在锅里倒了一些水,开大火,过了一会儿,水面冒泡,像小鱼吐泡泡。我把绿油油的艾草倒进去,放了一勺食用碱搅拌下,艾草的香味全出来了,让人深深地陶醉。然后我把艾草捞了出来,挤掉水分,放入搅肉机里,随后,把艾草放进一个碗里,加入少许水,倒了一些糯米粉和一点粘米粉,把它们揉在一起,放到一旁备用。
接下来就是准备豆沙了,首先把浸泡好的红豆用高压锅煮熟后捣碎。接着开火把锅烧热,放入猪油,当油在锅里发出“滋滋滋”声音的时候,就放入豆沙,用小火炒去水分,加入几勺糖。放凉后将其揉成一个个小圆球,再把艾草拍成一个饼,将豆沙放进里面,将四周卷起来,搓成一个圆球,一个青团就这样在我手里诞生了。
我把青团放进蒸锅,过了十几分钟,打开锅盖,顿时,一阵阵白雾涌了上来,像一件白纱裙,清香扑鼻而来。刚出锅的青团热气腾腾,绿绿的,真是令人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的,再加上艾草的鲜味,豆沙的甜味,好吃极了。我看着爸爸妈妈赞不绝口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成果。
点评
从采艾草到洗艾草,后做青团到蒸青团,最后品青团,全文脉络结构清晰,中心突出,叙述自然生动。小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让我们读起来特别有画面感。对于劳动成果,她的心里美滋滋,文字就是小作者劳动后的真实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