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起火别慌乱 了解这些能保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策划/沈勇跃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马文章

    9月16日下午,高218米的长沙电信大厦发生火灾,尽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再次给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

    高层建筑火灾为什么难以扑救?市民在遇到火情时,应该怎么科学展开自救?记者采访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答疑解惑。

    夜查42家重点单位,揪出火患93处

    株洲落地之行动

    提高消防战备力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彻底排查消防隐患,防患于未然。

    9月16日晚,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17个检查组,对全市范围内42家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集中夜查专项行动。

    在希尔顿酒店,检查组对酒店内电动车集中充电区域的值守情况,微型消防站消防台账,客房工作人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四懂四会”情况,消防设施设备管护情况等进行抽检,并现场测试了酒店微型消防站处置突发火情、工作人员使用消防设施设备的能力。

    “一定要保证消防设施设备的完整好用,消防疏散通道必须保障畅通。”针对发现的部分问题隐患,检查组对酒店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

    据了解,当晚,17个检查组共查出火患93处,其中闭式防火门未保持常闭、消防安全制度落实不严等问题较为突出。

    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姚文华表示,下阶段,全市消防部门将联合住建、应急部门对全市高层、超高层建筑进行全方位摸底排查工作,并建立了隐患问题和整改责任“两清单”,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超过50米,我市配备的登高云梯车“望楼兴叹”

    株洲落地之难题

    据2019年起实施的中国《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明确指出,建筑高度大于100米为超高层建筑。事实上,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

    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分析,超高层建筑如果发生火灾,救援将面临以下困难:一是蔓延快,超高层建筑内有电梯井、管道井等,有些建筑外部有保温材料,毒烟极易从内外部向上迅速蔓延,形成立体火灾;二是疏散难,疏散主要走楼梯,但超高层建筑竖向疏散距离更长,建筑中人员密集,易造成踩踏、窒息、中毒;三是供水难,超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较大,自身供水可能难以满足需要;四是登高难,有些超高层建筑超过了举高消防车辆的高度极限。

    “目前,我市装备的1台登高云梯救援车,上升高度只能达到50米左右,有效救援能力仅在15层。”上述负责人介绍,更高楼层的消防救援,则只能依靠楼内消防设施、人员自救和直升机救援等方式。

    开门逃生还是固守待援? 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延伸阅读

    市民遇到高层火灾该如何逃生?是开门逃生还是固守待援?是向上跑还是向下跑?记者就相关“保命”知识进行了梳理。

    1.发生火灾时,出门逃生前要判断

    发现屋外起火,开门前要先摸一下门或金属把手,如果很烫,说明大火已烧到门外。即便火没有蔓延到住户所在楼层,但发现楼道中烟气比较浓重了,而住户没有有效隔绝有害烟气的装备时,要立即将门关严,采用其他方式逃生、报警或固守待援。

    2.逃生途径一定要选择楼梯

    选择逃生途径一定要选择楼梯而非电梯。电梯是烟气的上升通道,任何一层发生火灾,电梯内都可能有烟雾蔓延,人若进入电梯容易发生烟雾窒息。另外,电梯随时都可能断电,导致逃生者被困。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如果常闭式防火门保持关闭,那么进了楼梯间就基本安全。请注意随手关门,以免浓烟进入楼梯间。同时注意使用避难层,躲避烟、火侵袭,暂时保证安全。

    3.正确选择逃生方向

    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层,此时应向楼下逃生,直至到达安全地点。

    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可考虑往楼上逃生,楼顶平台是比较安全的场所。如果向楼顶平台逃生时,发现被火、烟追上且封锁了向上的道路,应果断改选横向逃生路线,从其他走廊通道逃生,或退守到该层有利于躲避的房间内(如最靠近主干道的房间),这样你将成为消防员最先施救的对象。

    4.这些细节要注意

    火灾烟气比空气轻,发生火灾时,应弯腰撤离,扩散到人的胸部时,应匍匐前进。疏散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来过滤有毒烟气,但湿毛巾并不能过滤烟气中所有有毒有害成分。建议家中常备防烟面具。

    5.逃不出去该怎么办?

    当不具备从楼内通道逃生的条件时,千万不要开门,应迅速用水打湿床单、毛巾一类物品,塞住房门的缝隙,把浓烟挡在门外,固守救援。不可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这些地方可燃物多或容易聚集烟气,且不利于被消防队员发现。

    固守救援时,要合理选用拨打电话、手电筒光照、摇晃衣物、制造声响等方式,告知救援者自己的位置,以便救援者尽快找到并施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