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夜经济变化多 如何长期玩转“夜江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开张的银杏夜市,各色小吃集聚。 伍靖雯/摄

    ▲未来云MALL外的夜市。 伍靖雯/摄

    ▲“枫溪夜市”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夜间消费必去场地之一。 伍靖雯/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伍靖雯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今年夏天以来,株洲人的夜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比如,我们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去各个商圈新开的夜市逛个街、尝尝美食,或是去湘江边的“网红夜市”拍照打卡,甚至一些小区也组织了夜市活动。

    新潮有趣、丰富多样的夜间经济,开始在株洲热闹起来。这个“夜江湖”,株洲如何玩转?

    “菜单”更丰富,倡导差异化运营

    传统夜市美食飘香,袅袅烟火;如今,株洲各大商圈“上新”的夜市开始逐步拓展到文艺表演、创意手工等更多领域,市民在夜色中能同时感受城市的青春活力与文化沉淀。

    9月17日晚,未来云MALL外的夜市吸引不少市民慕名而至。这里的夜市除了传统的餐饮美食摊点,还有美甲、手工毛毡、鲜花等小众摊位,畅行其间,不难发现,各家摊点正通过不同的特色定位吸引形成自己的粉丝群。

    “目前我们每天提前接受商家报名,对他们提供的产品做筛选和分区,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实现差异化运营。”该夜市运营方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茶颜悦色”等“网红品牌”入驻,以及夜市的兴起,整个商圈的人气有了显著提升。

    夜间经济的“菜单”日益丰富,市民“逛吃”的体验也更舒适。随着新建成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更为完善,新发展的商圈夜市也能从源头减少“脏乱差”,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支点之一。

    比如,庐山路最新开放的银杏夜市,是由钟鼓岭步行街夜市的运营团队负责运营,行走其间更像是步入“河西版钟鼓岭”。该运营团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夜市于本月9日开业,目前设立了1350平方米的小吃美食专区,一期的60多个摊位已全部完成招商,正在进一步扩大商区规模。这里单个摊位的占地面积,是钟鼓岭步行街夜市摊点的一倍左右,旁边又有地下停车场等设施配套,看中这里的空间优势与新兴消费力量,不少商业嗅觉敏锐的商贩,从钟鼓岭步行街夜市“转战”至此。

    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他们的目标同样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差异化选择,除了在街面亮化、活动策划等方面跟进,后续还将重点培育夜间观光游玩、文化休闲类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夜生活选择,也助推商圈扩大影响力。

    趋势

    受众更广泛,注重打造体验式场景

    9月9日,湘水湾小区“湾湾夜市”开张,百米长的小区公共长廊内,入驻包括美食、文创、农产品、娱乐互动等50个摊位,形成食、娱、体、演、展等多元一体的小区内部消费市场。

    据悉,该小区的这个活动筹办至今,已从最初的跳蚤市场变成迷你版夜市,商户和居民均可报名参与,并专门准备了培养孩子们社会实践能力的系列活动,吸引更广泛受众参与,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不少地产项目周边都培育打造了夜间经济消费市场。比如,青龙湾滨江广场的小青龙夜市、芦淞区盛世路星河湾至枫溪壹号路段的“枫溪夜市”,都是市民心中夜间消费必去的“打卡圣地”。

    业内有一个说法,夜间消费人们更注重的是精神需求,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这两处夜市红起来的一大秘诀。比如,小青龙夜市用颇具风情的热带树木、“网红”特色招牌、电话亭等设施营造度假场景;“枫溪夜市”则用仿真绿植地皮、丰富的灯光造型烘托夜生活氛围,加上琳琅满目的摊点,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来到这里,瞬间就切换为“夜间模式”,享受舒适的夜生活。这些特色街区与文化休闲紧密结合,形成令人惊艳的夜间经济新发力点。

    思考

    夜经济如何持续激发城市活力

    可以肯定的是,发展夜间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监测及典型城市案例分析》显示,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40万亿元,包括夜间经济在内的消费新模式,将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力量。此外,我国夜间经济消费发展趋势也从传统的餐饮、游船、地摊等方式,向文化演出、灯光秀、商圈等方向演变。

    认识到这一点,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夜间经济培育发展力度,国庆节前后,市城管委办公室将力争推出4-5个夜间经济示范点,并用2-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株洲城市管理新亮点。

    “株洲有发展夜间经济的基础和优势,但也有不少困难需要解决。”就此,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比如株洲的田心等厂区型片区,完全可以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间消费场景,但在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仍有资源和渠道的短板,优质储备项目“待字闺中”。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株洲的夜间经济要持续激发城市活力,就要有系统化的运作道路。就拿长沙来说,近年来,长沙通过持续不断加大顶层设计和政策倾斜,形成了“食、游、购、娱、体、展、演”夜经济新业态格局,打造出“24小时城市”。他们用来接待前来学习来宾的,是“茶颜悦色”、臭豆腐和小龙虾,这体现了当地政府部门对新的消费模式的开放态度和支持力度。

    再看我市目前兴起的夜间经济区域,这些地方的摊主往往有年轻化、个性化、注重互动性等特点,绝大多数是“90后”“00后”,这些青年群体不仅注重在产品中展示创意,还善于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营销推广,自带流量。如何为这些青年群体提供更完善的引导与支持,长效激发城市活力,也是株洲这座制造名城亟待强化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