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周年 孩子们都在做什么? “减”出了时间 充实了成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校园里,快乐的孩子们。通讯员供图

    ▲八达小学的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记者/谭筱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双减”政策落地后,各地配套措施也纷纷出台,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到课后“三点半”,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社会,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

    一年来,我市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孩子们的脸上笑容更多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更高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减少了……各种改变在悄然发生着。

    连日来,记者走进我市各中小学校,探寻“双减”一年来的变与不变,倾听学生们的真实声音。

    感受 学习更高效,校园生活更丰富

    “对你来说,‘双减’意味着什么呢?”

    “作业变少啦!”“考试没有啦!”

    在荷塘区美的学校,记者随机对学生进行了采访。对于他们来说,双减政策具体是什么,他们或许并不理解。但提到“双减”,孩子们都开心地告诉记者作业变少了、考试的频率降低了。

    记者了解到,“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课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

    “每天作业很少,只需要花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小恩是天元区银海小学二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每天三点半之后,他还会继续留在学校完成作业、参加课外活动。

    每周二下午是阳光体育时间,他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进入小学后,老师告诉孩子们要慢慢学会生活自理,低年级的学生要自己洗袜子,这也是小恩学会的第一项家务。

    “我五科考试全是优哦!”小恩骄傲地和记者分享。他们的期末考试不出分、不排名,孩子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满意的结果。

    天元小学的嘉蔚下个学期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她对“双减”的变化感触很大。以前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作业量大大减少,考试频率也降低了。

    课堂上,老师明显转变教学形式,课堂中的互动多了,课堂之后的实践多了,她和同学们更喜欢现在的上课形式。

    同样,新学期开学后,一些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实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每天都想赶紧做完作业,这样参加社团课更安心。”白鹤小学四年级学生羽菲新学期报名了服装设计、声乐和魔方等社团,她最喜欢的是魔方社团,复原一个魔方最多只需要三分钟,最快一分钟就能完成。

    现象 周末去哪儿成多选题

    “‘双减’后的周末,我们有了更多选择。”这是让晗菲欣喜不已的事。以前,她周末两天被语文、奥数、英语和阅读4个学科类的课外培训挤得满满当当,这看似在起跑线上的抢跑并没有给她带来学习上的轻松,反倒是让本该享受童年乐趣的她身心疲惫。

    记者调查发现,晗菲只是众多利用周末参加课外补习班学生当中的一员。以前,课堂就是他们的世界,“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后,外面的世界正成为他们的课堂。而如今,孩子们的周末时间也变得更有意义。

    “我去摘了葡萄、豆角,还学会了做菜呢!”在位于渌口区松西子农业研学体验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的孩子们正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劳动收获。

    在周末,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种菜、收菜、煮菜、和面、包饺子等。这类课程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农耕生活的辛苦与乐趣,感受到人间烟火的琐碎与美好。

    市二中枫溪学校小学部学生京希,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也过得很有意义。他最近迷上了历史类书籍,正在看《中华上下五千年》。

    在他看来,“双减”的最大变化是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今年7月,他代表学校参加了机器人比赛,用scratch软件进行编程,设计、操作机器人。今年8月,京希还通过了架子鼓五级的考试。

    在“双减”背景下,户外运动渐渐被推到了风口。

    “我们引入飞盘运动以来,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前来体验,其中7岁至11岁的孩子占了三分之一。”位于天元区一家飞盘俱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桨板运动,徒步等户外项目也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