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随手扔”变“随手分”还有多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邓伟勇)我市自2020年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成效几何?9月16日,记者从有关会议上获悉,我市城区范围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4.5%,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成效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建立

    走进石峰区田心街道亿都新天地小区,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全智能的垃圾分类投放站非常醒目,居民可根据规定获得积分并兑换洗洁精、肥皂等生活用品。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要先行。我市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在居民小区等设置分类收集容器4万多组,设置了定时定点的垃圾分类亭或环保小屋2000多处。同时购置垃圾分类车辆389台,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建立。

    垃圾分类,怎么分是关键。市城管局与市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学院,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近300场,培训近2万人次;打造了低碳新时尚文化广场、垃圾分类主题小游园等一批形式多样的宣教基地;组建1100余人的志愿者协会,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活动50余场……系列举措下,显著提升了居民分类投放的正确率。

    2020年—2021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全省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获得非省会城市第一的好名次。今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推进会也将在我市召开。

    问题

    有些小区垃圾桶分了类,投放未分类

    我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逐步完善,但实际成效却仍难言乐观。

    记者在天元区山水印象小区看到,单元楼门口设置了分类收集容器,但能做到分类投放的居民寥寥无几。

    “我市城区范围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4.5%,这个覆盖率主要指的是分类投放设施等硬件的覆盖率,还不涉及分类投放等环节。”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日常生活中,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不高、混投混收混运等情况并不鲜见。

    对此,各县区市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今年7月27日,荷塘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管局志愿者在银泰财富广场开展“有害垃圾换盲盒,垃圾分类共参与”志愿活动,引导居民将有害垃圾从生活垃圾中有效分离出来,切实提升有害垃圾收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破题

    让垃圾分类“有法可依”

    垃圾分类,源头治理是关键。经过2年的探索,株洲也逐步意识到,如果源头分类的质量不能同步提升,后续的收运、处置环节会更加被动。

    对此,我市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探索“红黑榜”制度,对各小区、单位的分类工作公示排名;在各生活小区开展“定时定点”投放管理……今年9月12日,杭州—湖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对接视频会上,我市向杭州市“取经”。

    以法治保障、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月,我市启动了《株洲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一审,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法规尽快出台实施,实现垃圾分类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