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罗希颖和她的《民情日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罗希颖的《民情日记》。 记者/谭昕吾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昕吾

    一段文字、一张照片,是天元区栗雨街道永安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希颖常常翻阅的《民情日记》中的一页。这沓厚厚的笔记本,承载了一名基层社区干部的脚程、汗水和酸甜苦辣。

    最近天热,“80后”的罗希颖忙于居民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每每碰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就翻翻这些日记,想想从事这份工作的初心,回忆这些“故事”背后的成就感,然后,再次上路。

    居民的认可是疲惫时的良药

    “今天的走访对象是75岁的杨良,老人现在腿脚不方便,每次开党员大会都是老伴搀扶着去,他和老伴相互陪伴。期待楼下多一些卖菜的商户,让生活更方便些……”“今天去了热心居民谢萍家,她是我们的志愿者,随儿子一家住,她向我提议,江湾一号小区前衡山中路的小车可否调头过来接学生,然后再去往学校方向,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过马路的安全隐患……”文字的下方是罗希颖与居民聊天的照片。

    从2020年担任永安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这样的日记罗希颖记了几本。她说:“坚持写日记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认识居民,替他们办些实事。辖区居民上万人,别人叫我一声罗书记,我能第一时间叫出他们的名字。”

    在辖区马王路上,雨污难分流是个老问题。数年前,社区为解决该问题,已对街上居民用水管道进行过改造,但居民林海家没有,一直坚持使用地下水井。一次暴雨中,老人家的井水被污水倒灌、污染,一家人用水成了问题。对方找来罗希颖寻求解决,400字的日记记录了这一过程。罗希颖先是协调邻里,帮老人解决安全用水问题,同时找施工队对水井抽水排污,老人被社区的行动和解决方案打动,情绪从一开始的抵触埋怨转变为感恩认可。最终,林海同意改造家中水管,使用自来水并自行承担水费支出。

    “现在看来,出现矛盾不可怕,躲避矛盾才可怕。不去积极应对,烦恼就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变成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成本翻番,为我们基层工作的开展增加阻力。”罗希颖说,好在解决了一些事,居民的认可就成为她疲惫、委屈时的良药。

    支持社区工作的群众越来越多了

    日记中,有这样一则从“老板变队长”的故事。2021年盛夏,株洲经历着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驾驶着7座私家车的市民余顺初,在永安社区搭着喇叭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中午、傍晚时,他带着自家出品的盒饭,免费送给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工作者。

    如今,余顺初是王家坪街道志愿队队长,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王家坪老街上一家饭店的老板。在罗希颖的日记里,社区和余队长“不打不相识”。由于老街上雨涝严重,沿街20多户门店常受内涝之困,余顺初的饭店就是其中之一。性格爽朗的余老板是街坊们心目中的“领军人物”,出现内涝,他就出现在社区办公室、周边楼盘营销中心讨说法、谈赔偿。罗希颖说:“余老板为人很侠义、责任心强,但慑于他的气势和风格,很多年轻人怕他,觉得他是‘刺头’。”面对问题,她协调天元区、高科集团、楼盘负责人,通过抬高饭店的地下室、修建排水管道等举措,尽可能减轻居民受损程度。每一次协调和处理,余顺初都全程跟进。

    扎实为民的做法让余老板等人改变了对罗希颖、基层社区的印象。余顺初说:“下暴雨的时候,水往我们低处走,这个问题确实不是某一个人能解决的,有些历史原因,我看他们努力协调、解决,慢慢也能理解基层的不容易。”渐渐地,像余顺初一样的居民与社区“心连心”,在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时,社区和居民一致赞同余顺初当队长。曾经的余老板变成余队长,是辖区志愿者队伍里的主心骨。

    罗希颖说:“社区本应和群众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通过点滴小事,我觉得现在支持社区工作的群众越来越多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