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洞 神农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叶新福

    神农谷,以前叫桃源洞,或习惯或方言发音原因,当地人仍常念桃源洞。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热气腾腾的暑季,分厂调来两台厂车,载着我们数十位职工去桃源洞休假。大伙儿兴致很高,满心憧憬与渊明兄来一场桃花源之约。

    从市到县,一路颠簸一路摇晃近4个小时。一到桃源洞景区,山势迅速陡峭起来,楠木、南竹漫山遍野,峡谷幽深,飞短流长,密密匝匝的原始森林望不着际涯。砂石公路只能行驶一台车,还尽是上坡和急弯,两边的树、竹掩映着,不时有枝条划进车窗,司机再三叮嘱,坐稳扶好别把头手伸出窗外。车少了灰尘也少,透着林间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涤荡肺腑,顿觉神清气爽了许多。

    意想中的桃花源——桃源洞,终于到了。珠帘瀑布据说是最好看的景点。迈入小游道,钻进遮天蔽日的密林,翻越苔藓肆长的藤蔓,上下左右婉转前行,耳畔隐隐传来闷闷的水声,侧身爬过一堆巨石的缝隙,哇哦!轰声如雷,耸天悬崖之上,一袭巨型水幕倾泻而下,似雪如练,直插深潭激起层层波浪,或撒作水雾弥漫山涧,包裹着生灵万物……这里,被称作“亚洲第一氧吧”,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之多,每个人都在敞开鼻喉使劲深呼吸。走近、走进,赤脚嬉水、掬水敷脸,放肆地徜徉着享受着陶醉着……一架铁索桥连通山涧两岸,悬浮于水幕跟前。同事十来岁的女儿想上去走却又害怕,叔叔牵着方才慢慢来到摇晃的吊桥中央,仰望扑面而来飞瀑之壮观,沐浴扬扬洒洒水雾之清凉,和着轰轰水鸣,她甜甜地放声高歌。看风景的人,自己也成了风景。我迅速按下快门定格这一刻,登在1999年6月23日的《株洲日报》“神农阁”副刊版上。

    称作“桃源洞”,据说“桃”是因为此地盛长野生樱桃,“源”即沔水源,“洞”有两处,一在珠帘瀑布,洞口为瀑布所掩,其深莫测;二在焦石,传说此洞有几公里长,至今无人敢入。此行,没能品尝到野生樱桃,因设施与体力不力,也没能溯源沔水或是探洞,当然,也没有影响亲密接触原始森林的兴致与体验。

    后来因工作原因,我经常去桃源洞,写过一些报道,只是这里改称“神农谷”了。传说炎帝神农氏曾到此采药,留有神农脚印、洗药潭、捣药臼、藏药洞、晒药台等胜迹。我想,此番更名还有株洲打造“神农福地”文旅品牌的整体考量。不过,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名称沿用至今。

    还记得2011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一行走进神农谷考察,我随行采访报道。珠帘瀑布前的铁索桥已不复存在,水潭边设置水泥墩和石头方便游客更亲水地往来两岸。肖扬登上瀑布左侧珠帘亭举杯品茗,观“飞流直下三千尺”,吸“亚洲第一氧吧”,享受负离子的提神与醒脑,兴致大好,称赞“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感叹“神农谷是个好地方”。

    神农谷的发展越来越快,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尤其酷热暑期更是一房难求。

    一个黄桃飘香的季节,我又去了神农谷。走高速到沔渡镇,然后是标线清晰的双车道沥青路直达神农谷核心景区,全程轮胎都不用沾泥。到民宿已是傍晚,晚霞将碧蓝的天空调成橘黄、暗红,绚丽多彩,酒店和民宿陆续点起彩灯,照亮各地牌照的车、各种口音的人,居民区开始热闹起来了。村民种的高山黄桃一担担、一车车送来,个大味甜,散发着香气,售价也不贵,买了第二天就快递到长沙、株洲了,比自己带还要快。门前屋后是成片的桃林,早起的游客可以自己去树上摘,带着负氧离子露水的黄桃更加新鲜美味。

    炎陵黄桃被称作炎陵人的“致富果”,全县有3.6万人种了9.6万亩,卖到全国甚至出口海外,这个“桃”醉天下的产业带动炎陵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稳定致富。村民收入增长了,民宿也改头换面,以前的泥土屋变为砖混房,屋顶由杉皮、瓦片换新琉璃瓦,还有的变身花园式小洋房。昔日朴素的农家院、农家房、农家饭已全面升级,酒店的标准、乡村的味道,一种久违感油然而生,或许这也是城里人趋之若鹜的牵挂。我在想,桃源洞的“桃”,也可解读为“黄桃”。

    霞光漫过山尖,带走了暑气,青山绿水又回归本真,山顶山腰,鸟儿呼朋唤友归巢声此起彼伏,余音回荡,群山愈发清幽;虫儿在脚边草丛中窃窃私语,聊得正欢;溪水潺潺,青蛙、石蛙们欢快地唱和、跳跃……山风渐凉,返回屋里,啃一个香甜黄桃,捧一把清凉山泉洗脸,反而将思绪浇醒,昔日过往一幕幕浮现眼前,清澈而透亮,回忆着、品味着,却早已入了梦乡。

    桃源洞花开花落,神农谷云卷云舒,似乎一切都变了,抑或又没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