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区拥堵指数下降9.7% 央视栏目探讨背后成因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阎俊)8月18日,《智能中国》栏目第四集《智慧交管——让城市交通更便捷》在央视财经客户端播出。围绕株洲智慧交管相关案例,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研所副所长罗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瑞敏、百度智能交通首席科学家聂小建等,应邀与央视主持人陈伟鸿进行了深度对话和深层次解读。

    城市交通智能管控一直是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重点。天元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曾在早晚高峰时间段受智轨、过江大桥、高架桥等瓶颈的影响,形成常态化拥堵的局面。

    2021年1月,株洲启动城市交通智能管控系统,对天元区66个智慧路口进行“换脑袋”“装眼睛”“接神经”,并形成了7条主干线的动态“绿波带”。罗湘彬介绍说,“绿波带”是在指定交通线路上,规定好路段车速,要求信号控制机根据距离,把车流经过的各个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该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

    天元区作为区域性信号控制优化目标,采用了人工智能信控平台主要探索区域信控优化和三级信控保障两个业务场景。人工智能信号控制平台采用“区域信控+前端自适应+多时段定周期”三级控制保障机制,形成全网感知-诊断分析-区域优化-效果评价业务流程体系。

    由此,天元区车均延误由此前的33.33秒/辆降至28.34秒/辆,下降了14.9%,司机因红绿灯停车次数下降38%,提高通行效率12.7%。同时,区域车速上升了10.6%,拥堵指数下降了9.7%,大幅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以前开车走黄河南路全程需要20多分钟,现在只需要11分钟!”市民李先生点赞称,原有的10多个路口走走停停,现在基本一路绿灯。

    在百姓出行体验感显著上升的背后,是辖区内部署的AI区域信控等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聂小建点评说,通过对区域交通进行宏、中、微观分析,株洲城市交通智能管控系统自动将区域内各路口划分为单点、协调、拥堵子区,实现区域内子区策略的动态调整及方案下发,进而达到了区域整体优化策略及各路口优化方案无限贴近区域交通流变化、适应全工况场景下的区域信号优化效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