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过后的农贸市场干净整洁,逛市场就像逛超市。记者/成姣兰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彭珍楠 肖冠华
地面整洁无水渍,沟渠干爽无污垢,营业执照整齐划一悬挂、零担散户有了专门区域……近日,随意走进天元区一家农贸市场,超市般的购物体验,收获市民一致点赞。体验升级带来越来越多的客流,商户文明改造配合度不断提高。
监管部门新思路,带来市场生意兴。
树立大运营思路,逛市场就像逛超市
8月16日一大早,家住康馨家园的宋女士前往天纺农贸市场,采购当天的新鲜食材。习惯在楼下小超市买菜的她,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近一段时间起,每天逛农贸市场,成为新的习惯。
创文以来,记者多次走访农贸市场。但这次走访,刷新了此前对农贸市场的认知。在天纺农贸市场,每个摊位正上方悬挂着统一的收款码和营业执照,肉摊前挂着当日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瓜果蔬菜整齐摆放,地面一改昔日菜叶散落、水淋淋的面貌,干爽整洁,过道宽敞,行走间,就像逛超市般舒适。
此番改变,在天元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刘自强看来,来之不易。今年6月起,天元区紧盯创文整改重点区域,以天元区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区城管、交警、市监局、街道、社区等多个职能部门成立整改专班,吹响农贸市场创文集结号。
“台面、墙面、路面每日下班前冲洗,厕所、垃圾站等重点区域专人负责,严格落实商户门前三包责任,污渍去掉、气味去除,市场环境大改观。”刘自强介绍,目前,除窗口人员、受理消费投诉人员外,天元区市场监管局全员下到辖区农贸市场、小区、社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系统梳理市场管理弱点和难题,集中力量攻克,以工作专班为先锋,探索一条科学管理路径。
此外,城管、交警、街道、社区和辖区志愿者也不闲着,纷纷从自我职能出发,提出农贸市场优化方案。记者采访当日,天纺农贸市场15处微型停车场正启动划线改造。6月以来,工作专班着力优化市场交通方式,将市场内道路改为环形单行道,不仅畅通了市场交通环境,还腾出不少路面用于临时停车场。截至目前,市场内新增摩托车位200余个,小车车位近百个。
大运营思路指导下,摊贩看到了市场变化带来的客流增加和环境改善,配合度大幅提高,市场方的管理也变得更有底气。“以前也有门前三包,但很难执行到位。现在对执行不到位的商户,市场方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拍照,第三次罚款,屡教不改则实行劝退。”天纺农贸市场保洁负责人罗春香介绍。
新增零担区,探索游商与市场互利之路
创文整治,着力在创文,目的还是市场长久繁荣。老市场如何更新理念,老习惯如何适应新形势,此番创文集中整治,新老之间达成了一致。
珠江、盛世鑫城、祥云农贸市场等一批身处小区楼下的市场,是天元区最早一批农贸市场。老市场人气火爆,但设施陈旧、道路狭窄、搭建严重等问题突出,成为创文整治的重点。
祥云农贸市场物美价廉,是株洲老百姓认可的口碑,也因此吸引了来自天元区各乡镇的农民前来卖菜。各色土菜聚集,片区消费表面上活跃了,市场方和居民苦不堪言。“市场东南出口道路和整个蔬菜办院子内、市场正门口马路沿线,全是流动摊贩,别说开车,走路都难。”祥云农贸市场负责人张亿明介绍,流动摊贩不仅抢走了市场内的生意,而且,造成的拥堵让人望而却步,市场人气逐渐下降。
流动摊贩一直是各市场诟病的痛点。此次创文攻坚战,在天元区农贸市场工作专班的探索下,在市场内限制区域设置零担区,一举解决了此顽疾,探索了一条流动摊贩与市场互利共赢之路。
8月16日,记者走访天元区各大农贸市场发现,以往堵在门口和沿线道路的流动摊贩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内规范统一的零担区。乡下菜农既无须顶着太阳兜售土货,也为市场带来了人气。
张亿明介绍,目前,光祥云农贸市场内,零担区就有400平方米,可容纳50余个摊贩。“不仅流动摊贩每天习惯从市场内买肉回去,环境改善也让进市场消费的人员增加了不少。张亿明表示,设置零担区以来,商户普遍反映生意好转。
天元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雪桃说,创文并非机械地执行标准,更不是一阵风,而是要探索一条符合市场和大众习惯的文明道路,以此形成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也是党员干部下沉市场和基层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