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头脑风暴”让学生负担减下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围绕“双减”,教师们集中进行培训。 记者/戴凛 摄

    ▲在白关中心小学,每个班级的作业内容和时间均进行公示。 记者/戴凛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眨眼间,“双减”政策已落地实施一年。对于学生来说,作业减少了,课后生活更丰富了。但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这可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既要控制作业量,又要保证一定的学科教学成果。一年来,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感受?

    带着计时器进课堂

    “我会教加法和减法,但如今面对的难题却是,要把加法做成减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方琛回忆说,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去年暑假刚接触到“双减”这个词汇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毕竟教育政策时时在更新,老师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落实好每一项政策。但是开学后发现,手中的教材没变,课程数量也没变。如何实现减负不减质?忽然感觉一头雾水。

    没时间迷茫,方琛立刻去咨询了有经验的教师,得到了一句箴言“课堂上要精讲多练”。“的确,把课后的压力在课堂上多解决一点不就行了!”方琛说,前辈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她开始想办法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课前,她不断琢磨教材和教参,观看名师课堂,多次提醒自己课堂上少啰嗦重复,避免无效时间。为了把握准节奏,她甚至带着计时器进课堂,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重点突破难点,在练习时再关注后进生。“这的确让我的课堂更有效率了,学生课后练习的时间自然也缩短了。”

    方琛老师一开始遭遇的困惑,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对此,各校从去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后,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立即组织研讨、培训,并在不断摸索中形成经验。如今,走上讲台的教师已充满自信。

    为作业开展“头脑风暴”

    除开课堂提质,另一个难点是如何做好课后作业设计。

    “困惑倒是没有,更多的感受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让思维更活跃了。”小学语文兼班主任教师张敏老师去年接手一年级新生,根据双减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尽快熟悉拼音字母与拼写,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

    比较传统的方式就是抄写,即通过机械的重复训练,让孩子加深印象。但如今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怎么办?

    张敏说,老师们的办法是,让孩子回家通过摆瓜子,或做手工来拼出字母的形状,以此来加深学习印象。“这一招还真不错,孩子们很有兴趣参与,而且在游戏中学习,印象更深了。”

    这只是课后作业设计的一个片段。张敏说,为了减轻作业负担,老师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对作业进行拓展,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

    据了解,为提升作业质量,我市教育部门把加强作业和考试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各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各校纷纷优化作业设计,确保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时间控制全面达标。

    盼望家长共同配合

    采访中,多位教师坦言,作为“双减”的核心实施者,在探索过程中必然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围绕“双减”的各种培训也不间断,不过这并不算什么。关键是需要得到家长的全力配合,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最担心有的家长也跟着‘躺平’,这样负担就会完全压在教师的身上,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孩子。”有着十余年教龄的罗老师说,当前很多书面作业变成了实践作业,有不少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比如需要去户外观察植物生长,去动手制作手工。于是有的家长抱怨作业“太复杂”“太啰嗦”,要求老师直接布置书面作业。

    还有的家长甚至回应“没时间搞”,责怪学校将作业的事情丢给了家长。这样一来,孩子的实践作业完成情况差异越来越大,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出现差别,长此以往,孩子很难跟上课程,成绩也跟不上,容易加深家校矛盾。

    罗老师建议,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家校要加强沟通。比如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校长要站在更高的角度,重点介绍双减家校合作的模式,给家长更多可操作的建议指导,以减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误解。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