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党员捐赠家书 揭开一段尘封往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静霞家书”复刻版。记者/廖智勇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女子同男子一样有事业欲,一个有为的男子不会满足于守家产以度一生,同样,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也绝不会以工作于厨房而满足……”——94岁老党员陈静霞家书节选。

    市档案馆开启“红色档案”社会征集活动以来,全市各个单位、热心市民踊跃提供档案线索。近日,通过市侨联引荐,94岁老党员陈静霞拿出了一封珍藏多年的家书,揭开了一段尘封往事。

    旧时代的先进女青年

    陈静霞192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是当地富商家的嫡女。尽管家庭条件优渥,但因父亲重男轻女的守旧观念,她未能和弟弟们一样,获得求学的机会。

    家中子女众多,父亲又忙于生意,无暇顾及陈静霞,她得以在母亲的秘密资助下进入女校就读,之后又顺利考入沪江大学。上世纪初叶,女性思想逐渐解放,1912年湖南衡粹女校设立剪头会、1915年《妇女杂志》创刊等一系列女性思想启蒙运动让进步青年陈静霞备受鼓舞,她坚信女子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在校期间,她一直品学兼优。

    然而,陈静霞进入大学深造一事终究未能瞒过父亲,为了不让母亲为难,再加上那年父亲身体欠佳,在父亲的威逼下,她只好中断了学业。

    1947年,肄业在家的陈静霞很苦闷,可正是在这一年,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经中学同学蒋文琴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外围组织——女同学读书会,阅读了一些有关妇女解放、民族独立的进步书籍。这些进步思想让她坚定了继续完成学业,振兴民族、报效国家的志愿,于是写下了这封请求复学的家书。

    家书共计2000余字,陈静霞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式,从社会对女性就学就业观念的转变到社会生产力提高对女性能力要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继续完成学业的必要性。通篇信件语气和缓却铿锵有力,态度诚恳却凸显坚决。

    值得一提的是,信中的几个观点在当时颇具进步性。如“在未来社会中,男女一定有同样的地位及职业机会,这一天一定会出现。”又如“要真正达到男女互尊,女性要在经济上独立,因为真正的平等是要以经济为基础的。”

    “那天父亲心情不错,坐在庭院中乘凉,我伺机将信件亲手交给他,没想到父亲看完信后,当即就同意了。”陈静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旧社会“大小姐”变身共产主义战士

    复学后,陈静霞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49年3月,她的入党申请被批准,开始了地下党工作。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白色恐怖”,陈静霞从昔日大户人家的小姐变身为一名意志坚定,不怕苦、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陈静霞默默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可靠螺丝钉”。

    她创办《家庭报》,记录自己的思想感悟,记录家族成员的成长轨迹。还以《家庭报》为媒介,向流落海外的兄弟姊妹宣扬党的政策,介绍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号召他们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上世纪60年代,陈静霞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株洲参与“三线建设”,因此在株落户。

    退休后,陈静霞老人铭记党的教诲与恩情。2018年,拿出10万元积蓄作为特殊党费,以表达对党的一份心意;2020年株洲出现疫情,老人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抗疫物资。

    “回顾一生,那封家书改变了我的一生。复学后,我成为一名知识女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陈静霞老人感慨,自己一辈子都沐浴在党的光辉里,尽管垂垂老矣,可她仍然要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永葆革命青春。

    发挥红色档案余热,赓续红色基因

    市档案馆副馆长段圣伟表示,《关于面向社会征集“红色档案”的公告》等系列文件下发以来,“红色档案专馆”工作专班已收到40余家单位反馈的档案线索,收到部分市民热心捐赠的红色档案100余件。

    “陈静霞老人的事迹体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高洁品质,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段圣伟说,目前市档案馆正在加紧筹建“红色档案专馆”,希望能征集到更多有历史意义、现实教育意义的红色档案资料,这些“老物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教育后人、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工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