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电波刺破长夜 爱伴信仰永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左为王佳俊,右为朱洁静。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温琳 通讯员/吴君茹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当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最后的电文浮现,观众席中许多人的眼里噙满了泪水。8月5日至7日,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神农大剧院接连上演,让观众重温红色经典,感受信仰力量。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作为我国首部以谍战为主题的舞剧,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由上海歌舞团原创的舞剧,以新中国成立前夕英勇牺牲的共产党情报人员李白等烈士为原型编创,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李侠”与“兰芬”在上海长达12年的潜伏生涯,再现了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8月7日,在演出的间隙,记者采访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两位主演王佳俊和朱洁静。他们向记者分享了《永不消逝的电波》许多背后的故事。

    聊《永不消失的电波》

    “这些挺身而出的烈士可能在生活中很平凡,但平凡成就伟大,英雄不可泯灭。”

    记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的是几十年前革命先烈的故事,你是如何走进革命先烈的内心?

    王佳俊:第一次接触到像李白这样的革命烈士,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从无到有、慢慢渐进的过程。我和大家一起来到李白烈士故居,了解他生活过的地方,听有关他的故事,了解越深我会发现,这些烈士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比如李白烈士在上海隐居的12年里,跟他一起战斗的兄弟姐妹,一个个被抓走、被枪杀,里面有一种悲怆的情绪,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了起来。

    我想每个年代,需要像李白烈士那样的人站出来,为国家和民族去做一些事情。这些挺身而出的烈士可能在生活中很平凡,但平凡成就伟大,英雄不可泯灭。

    记者:舞剧不像话剧可以通过说话表达情绪,只能依靠肢体表达感情,你是如何用舞蹈,演绎“李侠”这个人物的家国情怀、儿女情长?

    王佳俊:很多观众都觉得舞蹈好像不太善于叙事,而我接触过的很多舞剧,都是在讲故事,只是舞剧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它不像话剧靠声音,或者歌剧靠歌声,舞剧它更有想象力,即使没有声音,舞蹈演员从头发丝到脚趾尖,每个眼神都可以去阐述人物,更能够让人产生无声的共鸣,哪怕观众走出剧院好几天,还沉浸在当时的环境里。

    记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超过400场了,您觉得在株洲演出,跟第一次演绎有什么不同?

    朱洁静:我觉得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每一场都不一样,时间、经历、城市的不同,以及不同城市里的观众,带给我的那种不同的临场感应,都会给舞剧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然,时间和演出的场次,也会慢慢沉淀这部舞剧。我对兰芬的理解,也渐渐从远至近,让我明白在新中国诞生之前,不仅有那么一群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冲在战场一线,也有像兰芬一样的女性,默默地在这些英雄背后,照顾好他们的家庭,守护好幸福的小家。

    我一开始遇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只会注重舞蹈层面的技术,力争把每个动作做到完美。但是现在演绎兰芬,我会忘掉我在塑造和演绎这个角色,而是想着如何架构兰芬的一生以及表现她的思想。

    聊红色题材

    “一部作品的经典需要时间去印证,需要一代又一代‘李侠’‘兰芬’去坚守这个舞台。”

    记者: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会不会成为下一部如同《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一般的经典剧目?

    朱洁静: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报》不需要横向对比《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那些经典作品,而是要做当下中国这个时代能够传承的,能够感动一代中国人的精品力作,我们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尽管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报》距离《红色娘子军》可能还有很长的距离,我觉得一部作品的经典需要时间去印证,需要一代又一代“李侠”“兰芬”去坚守这个舞台。当下我们唯有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每一场演出做好。

    记者:党的百年历史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除了我们熟知的以外,还有很多无名英雄,两位以后会演绎更多的红色英雄人物吗?

    王佳俊:我之后的演艺之路能否演绎更多红色英雄,这可能不是我能决定的。但当下,我觉得要把李白的故事讲好,让更多当代的年轻人去了解这样的红色故事,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能拥有的美好生活,背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记者:能否聊聊株洲?

    王佳俊:这是我第一次来株洲,来到株洲让我感到身心愉悦,天气也很好,环境也很好,就是人在这个地方,感觉整个细胞都是打开的。我觉得在这里学习艺术的人,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它没有很多大城市里的浮躁,时间在这片土地好像放慢了节奏,可以安心酝酿出很多艺术家。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希望跟株洲艺术家一起合作,一起打造一部经典作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