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发烧友”:追寻更美、更真实的声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宋文军珍藏的唱片机及黑胶唱片。受访者 供图

    ▲音响发烧友吴泰来的家庭影院。 记者/肖蓉 摄

    ▲音响发烧友老万的会所一角。 记者/肖蓉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肖蓉

    “发烧友”(fancier)是形容“痴迷”于某事物的人。如今有许多发烧友团体,如戏曲发烧友、电影发烧友、摄影发烧友等。如果要探究“发烧友”一词叫法的起源,则为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随着流行音乐热潮而兴起的一批“音响爱好者”。在我市,就有这样一群专门玩音响的“发烧友”。

    独爱唱针跳动的自然醇厚

    在株洲音响发烧友圈中,年过五旬的宋文军被誉为“泰斗级”老玩家,玩音响已有30余年。

    受父亲的影响,宋文军从小爱倒腾录音机、唱片机等音响器材。上世纪80年代末,港台流行音乐潮和海外古典、民谣乐潮来袭,宋文军更是成为音乐的痴迷追随者。他可以饿上几顿省出口粮,只为买一本18元的谭咏麟原版磁带,也可以坐上绿皮火车辗转去长沙外文书店,淘一张卡拉扬指挥的奥地利新春音乐会黑胶唱片。

    乐曲成为他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也练就了他敏锐的音乐鉴赏力及音质辨识力。

    为了追求最佳音效,就要在音响器材上花心思。“同一首曲子,用磁带听、CD听,还是黑胶唱片听,效果天差地别。即使是同一张黑胶唱片,用不同的唱片机也能表现出不同的音效;甚至同一套音响设备,不同的线路组合和摆位,效果也不尽相同。”老宋笑言,发烧友们往往为了无限接近还原最真实美妙的声音,一步步越陷越深。

    然而老宋坦言,欣赏过上世纪初就盛行的黑胶唱片,也感受过如今飞速发展的电脑数码音乐;玩过老旧的无线电收音机,也接触过上千万元的顶级音响器材,但独爱的,还是用唱片机播放黑胶唱片的那一份自然醇厚、最接近真实的声音质感。

    老宋家里收藏了3000余张黑胶唱片,七八台唱片机,每天听音乐不少于5个小时。他说:“音乐来源于生活,也完完全全融入我的生活。”

    家中享受超电影院的视听盛宴

    如果说老宋这一代音响发烧友玩的是品味和情怀,像吴泰来这样的新生代音响发烧友玩的则是潮流与激情。

    炎炎夏日,家住天元区的吴泰来喜欢叫上三五好友来到家中,打开家庭影院,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观赏声效震撼的影片,惬意十足。

    “哒哒哒……”正在播放的《变形金刚》电影中,擎天柱沉重的脚步声从左至右,由远及近,仿佛电影中的角色来到身边。突然“轰!”的一声炮响,震耳欲聋的声波袭来,身心一下子被“激活”了。吴泰来自信地说:“我家的家庭影院声效甚至超越一些市内大型电影院。”

    吴泰来大学开始把玩音响,从CD机和高保真耳机,再到DIY功放和Hi-Fi音箱。在我市某校当计算机老师后,他有了更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也认识了许多玩音响的朋友,便义无反顾进入到音响发烧圈中来。

    在前年新房装修时,组建一套优质声效的家庭影院成为他投入最多的一次实践。5个音响、1个低音炮、1个合并功放、3个单声道独立功放、100寸幕布投影、吸音墙……刚开始怕妻子责怪他乱花钱,他悄悄用“私房钱”一件件陆续更新升级设备,其中,有的器材是新购的,有的是海淘二手的,还有的是与发烧友置换的。

    “这一台中置音响在家庭影院中,属于该品牌铂金级别,得来不易。”吴泰来指着一件摆放在“C位”,他最中意的“宝贝”介绍,这台价值6.5万元、重约50公斤的中置音响,花了他一年多时间软磨硬泡,才从浙江一位发烧友处以低价入手。有了这台中置音响,音效也变得愈加细腻、真实。

    如今,这套家庭影院带来了更多的欢乐与视听享受,吴泰来的妻子也爱上了和他一起听音乐、看电影。

    我市音响发烧友约200人

    “试试我这对丹拿音响。”“换一根胆机的连接线,低音频的效果会不会更真实?”……8月2日午后,宋文军和吴泰来等人相约,来到发烧友老万的会所里,一场小型的试听交流讨论会正在热烈进行中。

    这间会所,是老万租的一套民房,是专门用来玩设备听音乐的私人空间。“像这样的交流会,每两三天就有一次。”老万认为,音响发烧友们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多听多练耳,多交流多实践。发烧友们有时候为了调试出理想音效,会把自己家中上百公斤的设备,送到另一位发烧友家中进行设备匹配;有时为了不同意见看法争得面红耳赤,但第二天又会互相分享某张好听的唱片。

    目前,我市音响发烧友约有200人,年龄层次从十来岁到六七十岁,包括学生、商人、老师等各行各业。

    “玩音响,无关乎年龄职业,也无关乎音响器材的价格。”宋文军说,并非买一套价格不菲的音响就行,更需要良好的心境、钻研的精神,去搭配合适的器材,做好声学环境,不断追求更美、更真实的声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