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因为“老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老树

    “老树”最近有点烦,都是因为这个“老树”。

    记不清哪年哪月取了这个笔名——“老树”,当时感觉挺好,心中窃喜。

    高中开始爱好写作,一直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写文章、发文章,乐此不疲。早些年没事,名不见经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外人也不在乎。后来,忽然冒出个画画的“老树”,此公姓刘,正儿八经的大学教授,如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横空出世,声名鹊起,红得发紫。看得出来,根基极深,画画配诗,画简约,多意趣,类似丰子恺;诗简朴,多调侃,又类似古风——难怪那么多人爱上“老树”的画。

    打心底里喜欢“老树”的画,还有诗。高中时想加入学校的书画社,收费很低,可惜家境清贫,尽管喜欢画画,到底失之交臂。后来通临《百花鸟画谱》,得到不少同道夸奖。大学里念的中文系,喜欢唐诗宋词,兴之所至,吟五绝、七绝、古风,乐在其中。也和画画的“老树”一样喜欢六言诗。忙里偷闲游山玩水,发朋友圈时,总爱图配诗,图是风景照,诗是六言诗。朋友们纷纷点赞,感觉很是受用。

    两个“老树”出现,曾经为之欣喜,乃至一厢情愿地在心底里引为知己。

    可惜“好景不长”,欣喜还没过去,烦恼随之而来。

    北方那个“老树”风头太劲,名声太盛,且盛名不衰;相比之下,南方这个“老树”人微言轻,不足道也。朋友圈,文学群,看到“老树”,总有人问“你(有时用您)是哪个老树”?或者干脆问“你(有时用您)就是那个画画的老树”?取个笔名也难得安宁,真是始料未及。

    在常人眼里,真名光明正大,理所应当;网名随心所欲,无伤大雅;笔名,似乎夹在两者之间,有点微妙——何况,出名要趁早,要出名,还不是真名更好、更快、更直接?当然,“舍我其谁”者例外,真名、笔名无所谓——甚至,笔名更风雅、更浪漫,有情调,比如朦胧诗人们,比如名家莫言、二月河。

    “老树”笔名继续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

    其实,我这个“老树”出道比那个“老树”要早N年,熟悉的文朋诗友都说好——甚至,见面直呼“老树”。谁知那个“老树”步步紧逼,这个“老树”节节败退——难道非要退出江湖不成?

    和朋友们聊起这个,有说很好的,有说随便的(这一类最多),有说放弃的——到底何去何从?莫衷一是,看来还得“你看着办”。

    我也想过放弃。人家“老树”已是“光焰万丈长”,完全会掩盖甚至淹没你。百度搜索,输入真名好说,大不了有那么几个同姓同名者而已;输入“老树”搜索,好家伙,跳出来的“老树画画”N页,漫山遍野,铺天盖地……没办法,赶紧撤。

    有时候也觉得随便。那位兄台是作画的,兄弟我是作文的;人家在北方,我在南方。他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井水不犯河水。再说,一个作家(忝列作家行列)取个笔名多大点事,鲁迅先生不是几十个笔名?这个笔名“老树”似乎有点“犯忌”,也不管那么多了。

    人怕出名,也怕不出名啊。

    假如我这个写作的老树和他那个画画的老树都出名,又会如何?

    都是因为那个“老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