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数门高炮开火 击落美国F80飞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葛老手里的照片,是当年击落的一架美国F80飞机。记者/沈勇跃 摄

    ▲19岁的葛豪洒脱英俊。 通讯员/广隶 翻拍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沈勇跃 通讯员/广隶

    “您好,是四三零老干所吗?我们想采访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他名字叫葛豪。”

    昨天是八一建军节,我拨通了四三零老干所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提供了葛老的住址,并告诉我们,老人留的座机电话已经打不通了,如果不提前联系,不一定能找到他。

    如果贸然前往,老人不在家怎么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了表示后一代对抗美援朝老兵的崇敬之情,我驱车从市区出发,走东环线,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荷塘区宋家桥。

    听到有人来访,老人很高兴

    到了宋家桥,从市十九中学往前走,就到了宋家桥派出所,葛老就住在派出所附近。拐进一条小路就来到了葛老所住的楼栋——东风村25栋。很幸运,找到了一位认识葛老的居民,这位刘姓先生说,葛老就住在这楼上3楼,“他是一个人住,身体还好。”

    这是一栋典型的“老破小”居民楼,楼道没有防盗门,没有门禁。拾级而上,老人住的307室门上挂着“光荣之家”牌匾,落款是荷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敲了敲门,一个声音传出,紧接着门微微打开,一位个子不高、瘦瘦的、戴着茶色眼镜,赤着膀子的老人映入眼帘。我赶紧说:“老人家,祝您节日快乐!”

    老人很高兴,连忙穿上衣服,摸摸索索地扣上老式布扣子。他边扣边说自己已经91岁了,有一个女儿住在附近,平时就自己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外出散步。

    这时,我发现老人衣服的扣子上粒扣到下一粒位置了,老人只好重新扣好。趁此机会,我四下打量了一番,这是一个两居室的屋子,也是一个独居老人的住所,进门是客厅,摆着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茶几上摆着老花眼镜。卧室里陈设简陋,一张床一个书桌,没有空调。另一间是厨房,案板上贴着白色瓷板,墙壁上一个嵌入式的碗柜,没有门,格子上放着几个小碗,小孩吃饭的那种金属碗。

    时任高射炮班班长,战绩突出

    因为屋子里光线暗淡,空气不大流通,采访就在楼下的空坪进行。

    葛豪老家是江苏潥阳,16岁入伍,部队所属华东军区上海高炮团,于1951年7月入朝鲜参战,任高射炮班班长。

    “入朝作战,我们不是走路跨过鸭绿江,而是坐汽车,坐的苏联式汽车。”葛老说,当时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数量很少,防空高炮数量也不多,制空权基本掌握在美军手里。自从高炮兵入朝后,我军制空能力大幅提高,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制空上的优势大大削弱。

    高炮团的任务是,保证铁路运输线的畅通无阻,保障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军需油料、食品给养的供应。高炮团保卫目标是朝鲜大同江大桥、清川江大桥、文明洞、西川、界川等区域。“美军飞机日夜在我军保卫目标上空来回盘旋、侦查,疯狂轰炸、扫射。敌机来袭,指挥员一声令下,数门高炮集中火力瞄准敌机猛烈开火,敌机在我军火力网下丢下一些炸弹、胡乱扫射一阵机枪后狼狈向南逃窜。”葛老说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还做了个瞄准的动作。我马上按下手机屏幕上按钮,将老人的精气神定格了。

    上海高炮团在朝与美军飞机交战两年多,共击落敌机30多架,击伤百余架。说起在异国的作战经历,说起战场上的血雨腥风,葛老思维敏捷,口若悬河,一点不像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

    看梅兰芳演戏,在战场上圆梦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葛老上楼,走入房间从书桌上翻找相关资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破残的飞机照片。我急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葛老自豪地说:“这是1953年7月,在停战协定之前的几天,这架美国F80飞机窜抵我志愿军阵地上空,此时只听连长一声哨响,我们四个班四门高射炮炮弹齐刷刷射向这架敌机,美国飞机顿时机尾冒烟,坠落在地,由此我这个班长荣立三等功。”

    葛老说,他童年的时候,就熟知了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的名字,但是一直没有机缘看到梅先生的戏。还是在抗美援朝的前线,1953年的10月间,梅兰芳赴朝慰问演出时,他才有机会看到梅先生的表演。也就是那一次,他获得了赴朝慰问团赠送的“和平万岁”徽章。

    1954年3月葛老回国,留在上海的部队里学习文化、工程技术。1958年退役后服从分配到株洲四三零筹建车辆厂。后任调度车间主任。

    晚年生活,葛老看书、写写文章,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时,他写的《在朝鲜战场的一段回忆》曾经获得《跨过鸭绿江》征文大赛一等奖。只是到了暮年,身边没有一个照顾的亲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动手,他有点力不从心。

    “感谢您和志愿军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向葛老告辞了,我的眼泪顿时忍不住要流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