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已至 静待“梦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进入问天实验舱。据新华社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7月25日10时3分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后续,中国空间站任务将按计划开展组合体姿态融合控制、小机械臂爬行和大小臂组合测试等在轨工作,并利用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小机械臂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

    7月24日14时22分,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搭载问天实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问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这是中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也是中国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在轨2个月后,问天实验舱将实施转位,与天和核心舱形成“L”构型,静待梦天实验舱的到来。按照计划,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将执行3次发射任务,发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空间站三舱“T”字基本构型,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随后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并驻留6个月。

    (据中新社)

    为何一定要到太空做实验?

    热点回应

    在太空中“大兴土木”做实验,是因为太空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辐射等特殊研究环境,可供科学家探究特殊的物理现象。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举例说,由于太空中沉淀和分层现象基本消失、压力梯度极大减小,可生产出没有缺陷、性能优良的材料。同时,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在轨驻留,便于实验操作和设备的维修、维护、升级,样品模块还可通过天地往返运回地面,进行深入研究。

    问天实验舱应用任务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目前已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四个领域规划部署了十余个研究主题。待空间站建成后,将持续论证、滚动实施相关科学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神十四乘组还将在问天实验舱里,为孩子们带来新一轮的“天宫课堂”。

    后续,我国还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其拥有2米口径,成像质量与哈勃望远镜相当,但视场则变大了300倍,能巡视42%的天区面积,还可以紧盯一个方向进行多色极深度成像观测。

    (据北京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