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株洲的 九畹书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聂鑫汉

    前几天,我的朋友、书画家杨健跟随他北大导师陈芳桂一行来到处在株洲石峰公园内的九畹书院参观听讲座,顺便将我胞兄聂鑫森以及株洲名书法家书写的门、柱、亭等处的招牌、楹联拍摄下来,用微信发给我,无不兴奋地告诉我,当他向众人介绍时,总会说自己是聂鑫森之弟聂鑫汉的好朋友。我说,你莫得瑟,都是平凡之人。

    杨健先生发来的由兄长聂鑫森撰写的九畹书院门联、九畹书院讲堂联、名家工作室门联如下:

    九畹书院门联:勒石为铭,兰心梅骨;持峰当笔,画意书香。

    九畹书院讲堂联:晨霞夕雨,楼头书画满壁;蝶影花光,廊畔文友倾心。

    九畹书院名家工作室门联:名淡青山白云畔;家安紫砚彩笔间。

    杨健先生说,这几副楹联称得上上乘之作,意境高雅,对仗工整,音律和谐。我说,杨健先生夸奖过头了,我代兄谢谢你的鼓励。

    再往前推些日子,在湘潭古玩街开设馨屿画院的邹少球先生,他告诉我,他常与湘潭众朋友,开数台车,赶到株洲去九畹书院听讲座,每次都见到我老兄,有时间咱们一道去。我笑了笑,谢谢他的美意。长兄任院长的书院,我从没去过,我怕人讲闲话。待老兄不当院长的那天,我还真想去九畹书院看一看,听一听讲座。

    我退休离开市文联有八个年头了。我在工作期间,只听说湘潭有文化活动,例如美术展览、学术研讨会,株洲文艺界的文朋诗友都闻信往湘潭跑,普遍认为湘潭文化底蕴深,绘画实力强,有东西可学。那时市文联创办设在湘潭建设路口“湖南文理职业学院”内的“碧泉讲坛”,每次讲座,参加者蜂拥而至,不少来自株洲同仁;湘潭的一些年长的、书画修养深的同志,都喜欢接受株洲的学员。

    时间过得特快,社会变化也巨大。湘潭文化海纳百川,努力吸取文化精髓,见贤思齐,一得知株洲有文化活动,特别是九畹书院有讲座,便三五成群,结伴同行前往。

    七年前,株洲成立九畹书院我就知道了,因为该院的院长是兄长聂鑫森。大哥每隔段时间要从株洲回湘潭与弟弟、弟媳及侄儿们团聚,自然少不了聊书院事宜。我记忆里仿佛大哥告知过为啥命名书院为“九畹”。好像他说九畹即兰花,兰花之所以叫九畹,是因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喜欢兰花,后来,老百姓们在九畹溪两岸到处种植兰草,越种越多,香气越传越远,所以就叫做“九畹兰”。九畹兰在每年四月、九月开花,叶形很像是长剑,非常的飘逸,叶肉表面光滑细嫩,花香四溢,具有幽香。创办书院,希望它的影响像兰香一样,传之悠远,沁人心脾。作为致力于传统文化推广的九畹书院,成立七年来,为大家聘请到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专家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深受社会好评。

    记忆中,大哥聂鑫森介绍过,说凡是请聘来九畹书院开讲的教授专家们,都注意从乡邦文化切入,从株洲历史与现状出发,拓展其所讲主题思想,深化所讲内容精髓,不高谈阔论,不讲不着边际的闲话,做到了接地气有烟火味,给听众启迪。九畹书院的讲座内容,丰富多彩,一月一次,每次门庭若市,入场券难求,群众网上报名要赶早,才可能获得现场聆听的机会。我粗略查阅了一下近期所说的内容,不能不说精彩:《大湘东文明与三皇五帝》《探寻株洲红色金融》《黄埔军校中的醴陵人》《株洲开国将领与抗美援朝》《醴陵釉下五彩瓷》《小小说的可为与有为》《邮(游)株洲 花(话)古今 邮票上的株洲故事》《株洲的形与色》《株洲工业70年》《株洲工业何以兴起?》《株洲地域饮食文化历史渊源与未来发展》《株洲新诗七十年》《从戴碧蓉看英雄的时代价值》《湖南家长程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