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世间百态--探访千年瓷都系列报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唐长沙窑绿釉鼎茶铛。

    ▲晋青瓷杯。

    ◀民国红彩酒杯。

    ▶清青花瓷酒杯。

    ▲湘赣边红色陶瓷文创馆“启航”釉下五彩两件套。记者/肖蓉 摄

    ◀红梅胜利杯。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肖蓉 通讯员/陈君 陆杏聪

    茶来酒去人情事。从古至今,不论是对花啜茶、对酒当歌的浪漫,还是大口喝茶、青梅煮酒的豪情,或是人走茶凉、借酒消愁的失落,人们喝茶饮酒,都离不开杯子。

    以泥化瓷,醴陵陶瓷杯以千姿百态穿越千年时光,陪伴人们享尽世间百态。

    盛唐

    茶酒诗画盛行,器具承载文化

    大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茶酒诗画文化开始盛行。当时醴陵陶瓷的制作受到长沙窑的影响,甚至与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作为盛茶之器的陶瓷茶具,承载的更是社会发展状态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为后世了解大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醴陵陶瓷博物馆收藏的唐长沙窑绿釉鼎茶铛,就为醴陵出土。此茶铛为煮茶的器具,敞口折沿,扁圆腹,下承以三足,口沿立两耳,内天蓝釉外点褐彩,古朴自然。

    南北相互交融,保持青瓷地位

    五代

    五代十国上承大唐盛世,下启各业繁荣发展的赵宋王朝。此时南北往来,觥筹交错,形成了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局面。这时期的青瓷质地细腻,器型规整。

    从醴陵发现的五代时期古窑址可见,为了保持青瓷领域的领先地位,争夺市场,醴陵在制瓷工艺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创造。如,为使窑火升温导热快,在匣钵底部打出一定数量的洞眼。当时,醴陵烧造瓷器达到了极盛时期。

    动荡之中崛起,奠基釉下五彩

    清末民初

    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为醴陵釉下彩瓷提供了借鉴基础,并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为抵制洋瓷倾销,振兴湖南瓷业,在动荡战乱的清朝末年,醴陵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民国时期的瓷器大多带有晚清的时代痕迹,大部分生产的瓷器为日用粗瓷,但彩瓷工艺仍然可圈可点。

    制瓷技艺先进,种类百花齐放

    当今

    目前,全世界每4个陶瓷杯子,就有一个产于湖南醴陵。

    在位于醴陵的华瓷股份溢百利分厂,一块泥巴进入110米长的智能生产线,经过干坯、素烧、上釉等流程,自动生产出杯、碗等精美的日用瓷器,不但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还提升了产品质量。

    该厂正在生产的一款叫做“格拉里德”的瓷杯,初看为质朴的灰色,平平无奇;细看却发现采用反应釉技艺呈现的灰色,实际是由五颜六色的小点汇聚而成,精细而有质感。

    这款瓷杯受到北欧消费者的青睐,全球年销300万只,成为宜家日用陶瓷类单品销量冠军,也为华瓷股份溢百利分厂带来2000余万元的销售额。

    杯子除了实用之外,“一杯子”谐音“一辈子”,人们也常把杯子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客户,象征着情谊长存、美满富裕等寓意。种类齐全、款式多样的醴陵陶瓷杯,自然也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首选伴手礼。

    醴陵红官窑、醴泉窑等品牌,由工艺大师设计制作的釉下五彩瓷杯精致典雅、美轮美奂。

    湖南陶润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的“烟花杯”,采用传统的变色花纸工艺制作,杯内注入温热水后,杯面的烟花随之显色绽放,非常绚丽。

    尚方窑瓷业推出的“状元及第”茶具套件,小茶壶做成状元帽造型,寓意学有所成、步步高升。

    湘赣边红色陶瓷文创馆里,融合红色文化与陶瓷的文创产品,让游客眼前一亮。

    胜利号角吹响,瓷业迎来暖春

    新中国成立后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醴陵群力瓷厂开始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瓷器。毛主席初次使用一款釉下五彩瓷杯,夸奖这种杯子制作精美、使用灵巧。当时又正值我国“二五”计划得到了很好落实,国家经济蒸蒸日上,主席乘兴将此杯命名为“胜利杯”。

    “胜利杯”不但造型美观,杯体上的花卉全是采用釉下五彩技法手工绘制,再施薄釉经三次烧成,成品耐磨损,耐酸碱,不褪色,不含铅镉,颜料覆盖在釉下而又溢于瓷表,晶莹润泽,绚丽多彩。

    精美的釉下五彩瓷杯子、茶具等,也成为我国国际交往的礼品瓷。如周恩来出访的礼品瓷“釉下五彩玉兰花奶杯、碟”“釉下五彩石榴花罗汉茶具”;江泽民赠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釉下五彩红花茶奖杯茶具”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醴陵陶瓷博物馆提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