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特合金舒洪强:世间精华在“坚持”二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舒洪强将沟通视为第一生产力,重视培养员工沟通的艺术。 记者/成姣兰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王海艳

    天元区天易科技城自主创业园D-6-1号栋,精特合金新进购的精密设备正在入场。隔壁栋新购的厂房装修正酣,一场非标与标准化的较量,拉开大战。

    非标产品的意思,就是非标准化的异型产品。没法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永远与客户产品迭代追逐,走在开发磨具、材质研发的路上。从合资企业辞职创业22年,舒洪强一直与公司数千个不断变化的产品较真,至今,精特合金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大型非标硬质合金生产基地。

    然而,非标产品难以量产,在向硬质合金之都迈进的株洲,是制约不少企业壮大的关键因素。一生不服输的舒洪强,硬要与之死磕到底。非标标准化,是他给自己的新课题,业已在石油装备领域打开缺口。

    不服输,生下来就是当领导的

    株洲硬质合金大厂,被外界称为硬质合金的黄埔军校,从那走出的人才,成为株洲硬质合金产业链条的众多新星,舒洪强算是其中一位。

    2001年,舒洪强竞聘湖南钻石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失败,萌生了出厂创业的想法。“那时,比我们年龄大一点的人已经陆续出厂,已经摘到了葡萄吃。”舒洪强说,两个因素叠加,给了他出厂创业的勇气。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性格。

    舒洪强笑称:“我生下来就是当领导的。小学是班长,初中是团委书记,高中是学生会主席,到现在,走到任何一个团体,我还是领头的。”不服输的他,不甘心只当个技术员,于是和朋友袁四明合伙创业,创办了明日硬质合金。

    2001年,两人从留学生创业园的地下室起家,埋头研发产品、打开市场。到2008年,公司在栗雨工业园明日路买下50亩地开始新建厂房,规模越做越大,到2014年,产值已达一个多亿。

    那时,公司产品以标准产品防滑钉为主打,舒洪强一直想将非标做到极致,2014年,他最终决定出来单干,于是才有了现在的精特合金这一南方最大非标硬质合金生产基地。

    精益求精,让非标产品标准化

    然而,做非标产品,很多时候费力不讨好。对方只要一件产品,是做还是不做?如果都选择做,铁定会亏本。不做,又会漏掉潜在市场。做与不做,全靠敏锐的判断力和专业的眼光。

    2018年,青岛一家多晶硅公司辗转找到舒洪强,想要做一个多晶硅破碎齿轮。如果做模具,单模具费用就要4万元,不做模具,成本也要3万元。当时,舒洪强嗅到多晶硅未来的发展前景,果断接下这一单。

    “对方也在试验产品,没有研发费用,我们只能代研发。”舒洪强利用原有圆形磨具做出雏形,再打磨出对方想要的齿轮,难度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在精特合金再平常不过。这一次,舒洪强又押中了宝,三个月后,该公司每年订购产品100件。至今,该公司已为精特合金带来1000余万元业务。

    非标产品,也并非每次的订单都不一样。让客户产品标准化,是舒洪强向标准化迈进的第一步。

    通过对使用现场的探查,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适应性分析、性能报告后,为客户产品定制标准。占领标准制高点后,可以最大限度锁定客户,竞争对手想要切入,几乎无从下手。

    在机械设计和生产中,各领域有着自己的标准和尺寸。这些标准,并非不可更改。舒洪强非标产品标准化的第二步,是将非标产品销给标准化的客户。

    “比如某个产品尺寸,5个厂家是60毫米,5个厂家是70毫米,5个厂家是80毫米,那我就跟他们达成协议,统一做成70毫米,反向更改他们的设备尺寸。”舒洪强说,这样一来,客户收获了性价比,他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双方来说,是共赢。

    目前,该公司圆盘切刀和冷镦膜两个产品,已在石油设备领域打开市场。舒洪强的下一个目标,是占领行业的非标市场。

    15年助学,给了我干事业的意义

    2014年到2022年,8年时间,精特合金产值从1000万元做到了一亿多元,员工从20人增加到100余人,还购置了两栋独立厂房。舒洪强创业时的激情随着时间推移,不减反增。

    这一切,他归因于15年前的一场旅行。2007年,他去郑州大学拜访在此任教的朋友时,跟随他带领学生前往贵州惠水县开展暑假支教。“家畜和人住在一起,一口吊锅就代表了一个厨房,贫困程度让我震惊。”舒洪强回忆,那时接触的当地学生,普遍家庭贫困,缺少阳光之气。他萌生了助学的想法。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他打了一圈电话,连骗带哄请了全国各地十几位好友前去贵州旅游,最终大家一拍即合,定下了希望工程的项目。

    15年过去了,当初参与助学的十余人仍旧在坚持,每年给予惠水县三个学校30万元助学金。随着国家扶贫攻坚的胜利,当地也迎来了大发展。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大山,这给了舒洪强无比的干劲。“人最高兴的事,不是得到而高兴,而是付出后看到别人高兴而高兴。”舒洪强说,因为助学,他觉得干其他事情也有了意义。

    他经常将这些故事讲给员工听,也在公司设立了职工特殊资金备用库。有家庭困难的工人在车祸中腿粉碎性骨折,备用库全程垫付了医疗费;有工人上班砸伤了手一年未上班,备用库代付了其一年的工资;有工人小孩高考考了680分的高分,公司也送去了备用库的奖金。备用库变成了公司的温情发电站,员工们跟舒洪强一样,也干劲十足。

    在人员流失严重的民营企业,精特合金是一个特例。在每年个位数的离职人数背后,几年后陆续返回的不在少数。温情之下的柔性管理,让民企员工,也有了家的归属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