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企业跌宕起伏的发展故事 还有老职工与厂报数十年的情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984年5月22日,株洲车辆厂的厂报创刊,当时叫《株洲车辆报》。 通讯员供图

    ▲2004年已经更名为《株洲车辆》。 通讯员供图

    策划/邱峰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军 通讯员/江长意

    B2路公交车由西往东行驶,终点站一到,车门一开,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辆)就到了。

    60多年前,这里仍是穷乡僻壤,经过几代人接力奋斗,中车株辆在此崛起,更将全谱系铁路货车卖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翻阅厂报《株洲车辆》,可纵览改革开放以来,中车株辆跌宕起伏的发展故事。同时,也能了解一份厂报对助力国企改革、正视并破解发展难题等,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既是号手,也是镜子,《株洲车辆》本身就有故事。

    策划宣传的号手,为改革鼓与呼

    “我和厂报的缘分,长达30多年。”中车株辆退休职工许咏雪说,1984年,她进入厂职工学校当见习教师,刚好厂报那年创刊,当时叫《株洲车辆报》。

    次年,许咏雪被调到厂宣传部,成为一名厂报编辑。之后,她编辑过厂报的各个版面,逐渐成长为厂里的“老报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还是株洲车辆厂的中车株辆宣传媒介一应俱全。在厂矿生活区,厂里的新闻在广播里播、在厂电视台放,厂报出刊的日子,遇到骑着单车的发报员,招手就能要到一份报纸,然后细细了解厂里最近的大小新闻。

    根据企业隶属关系调整,厂报先后有过《株洲车辆报》《株洲通讯》以及《株洲车辆》等名字。虽然报名有更改,但版面及栏目设置相对固定,一版是厂里要闻,二版是各单位生产经营情况,三版是理论专题,四版是副刊,是反映职工生活的文化园地。

    围绕厂里的中心工作策划宣传主题,为推进改革与厂里发展鼓与呼,是《株洲车辆》报的一大特色。

    宋迎春曾任厂宣传部部长及《株洲车辆》的总编,在传承的基础上又以系统思维进行了革新。从2002年起,他每年都会组织策划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或宣传战役,比如,“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共建美好家园”、“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

    “主辅分离”是国企三项改革之一,有利于国企调整结构,轻装上阵。2003年,该厂启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厂报提前策划宣传,不仅深入20家辅业单位调查走访,更以系列评论与专栏答疑等形式,为改革吹号角,让相关政策深入人心。

    2004年,中车株辆基本完成辅业分离改制,工厂员工由6000人减到不足3000人,切实助力厂里凝心聚力、做强主业。在这背后,离不开厂报策划宣传的引导。

    “为企业改革发展出谋划策,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扫除改革的思想障碍,一直是厂报宣传的重点。”宋迎春说。

    直面问题的镜子,助力企业提质创新

    DJK型架桥机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最先进架桥机”,入选《中华之最》;研制了技术全球领先的摆动式货车转向架;诞生了全球最大轴重铁路货车;2017年新造铁路货车整车首次突破6000辆设计年产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车株辆焕发新的光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些辉煌与骄傲,不仅在厂报留下了记录,也有厂报的一份贡献。

    许咏雪回忆,每个辉煌出现前,难免会有员工觉得是难以实现的奇迹,倍感压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当这时,《株洲车辆》都会推出系列报道,解答员工心里的疑惑,帮助大家鼓起勇气与信心,在互相感染中奋力拼搏与创造。

    正视问题是破解问题的第一步。对此,《株洲车辆》作为一份厂报,也能“勇于亮丑、敢于监督”,助推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方式优化,以及创新思路的涌现。

    宋迎春回忆,2005年,在原铁道部组织的质量对标抽查中,厂里“对标车”质量排名倒数第一,全厂震动。对此,厂报直面问题,策划推出了《我厂“对标车”质量到底差在哪》《质量问题吞噬了我厂多少效益》《从耻辱中站起来》等5篇深度报道,掀起了深刻反思和整改质量问题的热潮。次年的质量对标抽查中,厂里三个产品分别拿下第一、第二和第三名,打了一场质量翻身仗。

    “不怕丢脸,才能正脸。我们厂报就像一面镜子,要勇于自亮家丑,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护短,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宋迎春说。

    许咏雪也说,正视问题并促进解决是厂里的传统,除了厂报之外,厂里还设置了《生产经营周报》,专门进行监督批评类调查报道。她曾就相关车间设备老化及维保人员管理等问题进行调查,推动厂里重视相关问题,并对该车间设备做了调整优化。

    “对这些调查监督报道,厂里会有选择地贴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与注意,改进方式方法,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许咏雪说。

    展现风采的舞台,让职工被“看见”

    60多年来,中车株辆涌现了诸多人才,先后培养出刘竹生、孙明道、欧清莲、易冉4位全国劳模,10多位省部级劳模。

    在展示职工风采上,《株洲车辆》也是一个全厂职工瞩目的舞台。许咏雪说,“因为厂报的宣传,上述劳模等先进人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激励着一代代的株辆人。”

    中车株辆现任群团工作部副部长袁红君,就是看着厂报长大的,在前辈的激励下,她也逐渐成长为先进,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

    但不管是先进标兵,还是普通一线员工,厂报人物报道写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投票评选厂里各种“十佳”时,往往也是报纸最走俏的时候。当报纸发到车间宣传栏和生活区公告栏,大家都抢着看厂报,边看边评点议论。

    厂报的人物报道,既有先进人物为企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有普通职工的闪光事、闪光点。

    宋迎春记得,曾经有个员工,一直以来都是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有次被厂报报道,发了个“小豆腐块”。厂报被贴在公告栏后,那位员工激动地拉着爱人专程去看,指着报纸说,“你看,这篇写的是我。”

    光阴流逝,时代更迭,企业的宣传媒体也在不断变迁。

    如今的中车株辆,厂报由周报变为半月刊,发行数量也远远不及鼎盛时期的数千份。但新的气象也在展现,从微信公众号到抖音,已形成了新的传播渠道格局。

    即便退休数年,许咏雪仍在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着厂里的新闻,对厂报的变化她并不觉得伤感。“做微信、做抖音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是一件好事。如今的厂报,更像是一份记录厂里历史的档案。”她说。

    在这份“档案”里,也留存着许咏雪等厂报人的汗水、才智与青春。

  • 上一篇
  • 下一篇